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问题的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otmail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使许多资本充足率符合统计监管标准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面临倒闭,进而造成国金银行体系遭到冲击,而这次危机爆发的实质是流动性短缺的压力,该风险来源于银行为提高信用额度而导致的合同期限错配行为。因此,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理念开始受到质疑,为了避免同类型的危机再次发生,各国监管当局开始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重视程度,国内外理论界也针对流动性风险成因、发展变迁、与经济环境、政策的相互关系、影响要素、巴塞尔协议Ⅲ新增的流动性监管内容适用性等主要内容做出了研究探讨。同时巴塞尔协议新增了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国际框架的内容,将流动性风险的统计监管提升到与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地位,构建了更为全面稳健的全面风险监管框架,为国际银行业的统一监管提出了理论标准和依据。在这样的金融发展背景下,本文以我国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发展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研究对象包含我国已上市的13家主要商业银行,从我国流动性监管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理论研究结论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就流动性风险监管数据、和与巴塞尔协议Ⅲ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说明流动性风险监管的现状问题,包括流动性风险治理结构的依赖性与低效,流动性风险监管策略较为简单零散,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方式有待改进,监管指标体系有待加强、表外科目未并表管理带来的监管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落后等。而发掘问题所在是为我国金融监管主体加强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协调合作,制定稳健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框架,为商业银行调整流动性风险监管治理结构、内部监管策略、量化流动性风险提供改良的方向。另外对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的流动性风险监管经验提出方向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线条的表现力,它是中国画的骨骼和基础。文章主要通过对不同线条的分析,阐述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说明中国画中的线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可以体
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53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研究银行融资流动性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以及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对风险的影响,得出结论:短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基本内涵、特点
摄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性地认识两者的异同是我们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的前提。文章通过对再现性与表现性、时间性、灵光与可复制性、透明性这四方面做比较分析,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