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散文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的散文,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体裁种类的多样化,或是反映内容的广泛性、深刻性,抑或是艺术成就的鲜明性、突出性,均取得了令唐人和后人仰视、钦羡的伟大成就。白居易在判、策、诏诰、奏状、表、赋等文体中,将艺术视野拓展到了诸多生活领域,为我们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中唐的政治面貌、军事形势、经济状况、生活图景、风俗画卷、伦理道德、哲学思潮,以及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他试图以文学影响生活、改变现状的思想轨迹。 白居易散文研究是完善白居易研究的重要一环。本论文共分五章,主要选取了白居易散文中与唐代科举体制紧密相关的赋、判、策以及与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的政治生活颇为密切的诏诰、奏状、表等文体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从中探寻白居易散文所以风靡的原因,揭示白居易散文在文体学方面的贡献,透视白居易散文与唐代科举、政治生活的关系,确立白居易散文在中唐文体革新运动中的地位。 第一章为《百道判》研究。“判”是唐朝科考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凡欲入仕为官或继续为官者,必然要与“判”发生关系。《百道判》是白居易于贞元十八年(802)参加“书判拔萃”试前,自拟考题、自作解答的习笔,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大的学术价值,且是透视白居易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百道判》所反映思考的问题,诸如家庭婚姻、科举教育、丧葬礼仪、为政之道、军界生活、品行操守、触律犯禁等,是中唐社会生活的真实缩影。《百道判》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突出而多方面的,诸如体制精巧、穷极变化,情理相兼、条清缕析,按经据典、博奥典雅,抑扬起伏、委婉达意,对仗精工、比喻贴切等等。 第二章为《策林》研究。唐代制举科,试策乃是主要试项,甚至可说是唯一试项。为解决罢停校书郎后必须守选的常限,并以“优与处分”的方式获得好官美职,白居易于元和元年(806)参加制举试前,独自拟作了七十五篇《策林》,以自砺自试。《策林》从时务政治出发,主要探讨了为君为圣之道、施政化民之略、求贤选能之方、整肃吏治之法、省刑慎罚之术、治军御兵之要、矜民恤情之核、礼乐文教之功等八方面宏观与微观的问题。《策林》的精神特质体现在以民为本的儒家情怀、重振国威的使命意识、有犯无隐的批评精神、尚明崇圣的复古理念、客观理性的辩证色彩等五个方面。《策林》是白居易早期思想的结晶,更是其一生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作为人类重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形式上的规律性、稳定性和意义上的可变性。而言语
“政治”在中国士人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形成了一种“政教文学”传统,从而赋予政治诗特殊的地位。对古代的政治诗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探讨,无疑具有重
随着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政务协同的需求愈加突显,政府内不同部门之间需要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从而减少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最终实现协同办公与业务连动。本文所介绍的
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参与活性氧代谢过程。通常生物体在环境胁迫等逆境情况下,广泛存
导师制是学生培养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在我国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号经过调制发射、信道传输和接收解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入一些干扰,使得有用信号受到影响。频偏就是这些干扰引起的一种现象。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写实绘画是西方绘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具象手法对客观物象进行逼真描绘,它通常将现实中的具体形象因素作为一个完整的描摹样本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写实绘画其表象类
针对玻璃熔窑温度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多变量、大时滞的特点,选择T-S模糊模型作为被控对象及控制系统的模型,提出了模糊模型辨识算法、模糊预测控制算法,设计了基于T-S模糊模
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十分注重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不仅同国民党、中间势力搞过统一战线,同当时的地方实力派也
由于手性分子筛在不对称合成、催化及对映体分离等方面上的应用,使得手性分子筛的合成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本论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客体手性配合物模板剂与主体金属磷酸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