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特征是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物质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己导致了水环境质量的严重恶化,因此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脱氮除磷新理论、新工艺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采用SBR反应器来培养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好氧颗粒污泥,主要研究了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脱氮除磷影响特性、脱氮除磷机理及其稳定性。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先培养脱氮颗粒污泥,再诱导颗粒污泥的除磷能力的方法培养具有同步脱氮除磷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成熟的颗粒污泥形态完整、为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小颗粒,粒径大多在1.22.0mm;SVI为21mL/g,MLSS为6446mg/L;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NH4+-N去除率接近100%,对TN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对PO43--P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2)比较了方案一(先培养除磷颗粒污泥再诱导颗粒污泥的脱氮能力)及方案二(先培养脱氮颗粒污泥再诱导颗粒污泥的除磷能力)污泥颗粒化进程及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方案二培养时间较短,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在理化特性、微生物学特性及脱氮除磷效果方面略优于方案一。(3)研究不同COD/NH4+-N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约300mg/L、COD/NH4+-N=10时,好氧颗粒污泥对NH4+-N、TN及PO43--P的去除效果最佳;厌氧/好氧时间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时间40min,好氧时间200min即能完成对NH4+-N、TN及PO43--P的去除。(4)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脱氮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完成的;除磷包括好氧除磷和缺氧除磷两个过程,反硝化聚磷菌份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内的反硝化聚磷菌占全部聚磷菌的比率可以达到53%。(5)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SBR反应系统的搅拌强度(相对应的剪切力)和进水COD进行了变动。最后得到结果是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磷效果基本变化不大。只有在将其反应器的搅拌转速调整到500r/min,进水COD改为200mg/L时,其去除磷和氮的效果有小幅度的下降。反应器保持良好的理化特性及较强的脱氮除磷能力达60天,说明所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磷效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