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机理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Ji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特征是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物质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己导致了水环境质量的严重恶化,因此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脱氮除磷新理论、新工艺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采用SBR反应器来培养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好氧颗粒污泥,主要研究了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脱氮除磷影响特性、脱氮除磷机理及其稳定性。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先培养脱氮颗粒污泥,再诱导颗粒污泥的除磷能力的方法培养具有同步脱氮除磷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成熟的颗粒污泥形态完整、为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小颗粒,粒径大多在1.22.0mm;SVI为21mL/g,MLSS为6446mg/L;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NH4+-N去除率接近100%,对TN的去除率达到90%左右,对PO43--P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2)比较了方案一(先培养除磷颗粒污泥再诱导颗粒污泥的脱氮能力)及方案二(先培养脱氮颗粒污泥再诱导颗粒污泥的除磷能力)污泥颗粒化进程及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方案二培养时间较短,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在理化特性、微生物学特性及脱氮除磷效果方面略优于方案一。(3)研究不同COD/NH4+-N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约300mg/L、COD/NH4+-N=10时,好氧颗粒污泥对NH4+-N、TN及PO43--P的去除效果最佳;厌氧/好氧时间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时间40min,好氧时间200min即能完成对NH4+-N、TN及PO43--P的去除。(4)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脱氮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完成的;除磷包括好氧除磷和缺氧除磷两个过程,反硝化聚磷菌份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内的反硝化聚磷菌占全部聚磷菌的比率可以达到53%。(5)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SBR反应系统的搅拌强度(相对应的剪切力)和进水COD进行了变动。最后得到结果是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磷效果基本变化不大。只有在将其反应器的搅拌转速调整到500r/min,进水COD改为200mg/L时,其去除磷和氮的效果有小幅度的下降。反应器保持良好的理化特性及较强的脱氮除磷能力达60天,说明所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磷效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通过对虚拟博物馆的构成、模式和具体应用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用全景技术、3dsmax、VrmlPad等相结合实现生态博物馆虚拟展示平台的设计方案,希冀为生态博物馆的数字化
本文从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改革实践入手,以《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建设为例,对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移动教学资源库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实践进行研究。通过以
针对某氯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盐泥,为从其中回收钙镁,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和纳米碳酸钙,对氯碱盐泥进行了盐酸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盐酸浸出,浸出时间15 min,温度为60℃,酸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为了能够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能够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就需要我国教育能够培养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本文立足于中职电工电子课程,
酸性土壤在全世界分布广泛,而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从硅酸盐矿物中游离出来会对植物和微生物造成毒害。对豆科植物而言,酸铝毒害不仅影响宿主根尖生长、根瘤
朱德熙(1978)把"你在哪儿买的车?"和"你什么时候来的?"看作两种不同的句式。前者是"主语后置的主谓句",而后者不是"主语后置的主谓句"。其实,如已往研究所示,这些句子无论在
<正>由于2013年9月严重的霜冻导致智利猕猴桃今年减产55%,智利猕猴桃供应商集中供应价格较高和回报率好的市场。据智利猕猴桃委员会的最新估计,今年智利猕猴桃产量仅10万t,猕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在此种形势下,煤矿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及长远发展,做好财务成本的管理工作尤为关键。然而现阶段
化学吸收法是一种主要的燃烧后C02脱除技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且不需在现有电厂上进行大的改动,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推动该技术的应用,首先要解决其经济性问
模糊优化多维动态规划是系统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将模糊优化动态规划模型从一维拓展为多维,并结合地区水资源分配实例给出计算机算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