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大范围运动和大变形的细梁接触动力学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网架式空间结构在微重力环境下展开的过程中,由柔性绳索组成的反射网、张力网不仅经历大范围运动和大变形,而且会发生接触、缠绕甚至打结,导致空间结构在轨展开失败。为了避免这类事故,必须在空间结构设计阶段对柔性绳索的上述复杂动力学行为进行数值仿真和分析。  研究柔性绳索的动力学问题一般采用细梁模型。虽然基于绝对坐标描述的梁单元可以正确描述细梁的大范围运动和大变形相互耦合动力学,但应用于细梁接触动力学的研究甚少。目前,对细梁接触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是两根梁接触与单根梁自接触,且大多采用点对接触模型,不能正确描述细梁之间的多区域接触问题。此外,柔索接触与缠绕时会发生摩擦,如果变形过大还会产生塑性变形,这些都是尚未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在考虑接触摩擦、局部塑性等因素的前提下,研究经历大范围运动和大变形细梁的接触动力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本文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方法研究了经历大范围运动和大变形的细梁接触动力学问题,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1)基于最小距离准则和主—从梁方法,提出了细梁单区域摩擦接触模型,推导了分别基于罚函数方法与规则化库伦摩擦模型的法向接触力、切向接触力及其雅可比矩阵。将局部坐标系引入到绝对节点坐标的缩减梁单元中,使该单元在接触问题中的应用更加方便。采用广义-α积分算法求解细梁在大范围运动和大变形耦合下的接触动力学问题,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处理上述接触问题的可行性。  (2)在上述细梁单区域摩擦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细梁多区域摩擦接触模型。在该模型中,接触梁的相互嵌入深度是梁局部坐标的函数,每个接触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局部最小相互嵌入深度点对,由此可确定接触区域的个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成功应用于静力学接触或动力学接触;且基于该模型可有效地对细梁复杂接触碰撞动力学问题进行数值仿真。  (3)为了采用LuGre摩擦模型更加准确、高效地描述细梁接触过程中的摩擦力,在若干合理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了分段解析表达形式的LuGre摩擦模型(LuGre-PAE model)。采用数值算例比较了该模型与常微分方程形式的LuGre摩擦模型(LuGre-ODE model)、规则化库伦摩擦模型(R-Coulomb model)的优缺点,指出LuGre-PAE model不仅能很好地描述Stribeck效应和静摩擦特性,还表现出很好的摩擦诱发迟滞特性。  (4)数值结果表明,无论采用LuGre-PAE model还是R-Coulomb model,摩擦力都起到抑制细梁相对滑动、显著降低细梁振荡的效果;而且摩擦系数越大,这种效果越为明显。  (5)对细梁引入塑性应变仅依赖于纵向变形的假设,建立了空间弹塑性细梁单元,分析了塑性对接触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该单元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与以往文献对比验证了该单元的正确性。塑性会增大细梁的变形,并导致能量耗散;细梁接触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变而发生塑性变形,而该塑性变形可抑制细梁由于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剧烈振荡;细梁材料的初始屈服应力越小,上述效果越为明显。  (6)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细梁多区域摩擦接触模型的正确性,设计研制了三线摆缠绕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圆盘角速度的周期随时间有所减小,峰值与谷值随时间均向电机的稳态角速度靠近。通过测定实验系统的参数,采用细梁多区域摩擦接触模型对该实验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指出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圆盘在旋转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串联谐振型感应加热电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负载特性及调功控制方式,选择不控整流加逆变移相调功控制方式,其中重点分析感性移相式PWM感应加热电源调功控制方式,及其在由自关断器件MOSFET组成的串联谐振逆变器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了感性移相式PWM控制方式调功特性。同时针对感应加热电源这个具有复杂的参数时变性,结构非线性的工业控制对象,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感性移相P
SF_6以其优异的物化性能,已成为电力行业中广泛使用的重要熄弧及绝缘介质。但SF_6是一种温室气体,已经被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列为全球管制使用的六种气体之一,因此,近年来寻找SF_6替代气体的研究工作成为各国科学家和电力部门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对SF_6/N2混合气体这一目前最有可能替代SF_6的气体介质的放电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以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该类气体介质的放电机制
无功优化补偿的目的是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满足电能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投资费用的最小。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的无功优化补偿数学模型及相关的优化方法后,提出了一种辐射状
“你见过杜磊博士吗?”慕容云神情凝重地问.rn“见过,不就是那个城里来的科学家吗?当时他要上山,说是有什么神秘的使命和任务,我劝他不要去,他偏不听,结果一上山就失踪了.”
期刊
期刊
本文研发的变频器基于电压空间矢量法(磁通轨迹法,SVPWM控制方式)与特定消谐算法(SHE控制方式)两种基本算法。SVPWM控制方式直接以在电机气隙形成圆形旋转磁场轨迹为目的,通过
对于非充填裂隙的本构关系和渗流规律,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充填裂隙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膨胀性充填裂隙的研究鲜有见及。然而,自然界中却存在大量充填裂隙。基于此现象,本文开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