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雷达通信一体化的无人机自组网邻居发现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te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无人机具有隐蔽,高灵活性,成本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在这些通信场景中,无人机往往具有有限的能源,另外无人机的高移动性使得网络拓扑变化频繁。因此,为实现无人机节点间协作,快速、节能的组网技术需求日益迫切。邻居发现作为组网的首要步骤,提高其能量有效性和时间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雷达通信一体化下的无人机自组网为背景,研究邻居发现协议并设计高效的邻居发现算法。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研究了邻居发现的能量消耗问题。基于雷达通信一体化场景,设计了雷达探测机制,为节点增加休眠状态,提出一种基于扫描的邻居发现算法。通过设计一种扫描方案将算法扩展到三维场景。仿真显示,所提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减少了至少46.8%的能量开销,在三维场景中的效果更加显著。接着,本文引入强化学习算法,设计了基于Q值和直接更改策略两种学习方式,给出了一体化信号计算机制,调整扫描策略,提高发现效率。随后,简化该算法,推导了邻居发现时间均值的上下界。然后,充分考虑一体化中雷达探测和通信距离的比值进行仿真,数值结果表明,时延、发现速率等性能指标与经典的邻居发现算法对比均有提升,并且提升效率随着雷达通信比值的增加而提高,当比值为0.9时,可提升时效约60%。最后,在三维场景中,仿真验证了基于学习的邻居发现算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针对无人机移动场景,将邻居发现分为初始化阶段和维持阶段。在维持阶段引入卡尔曼滤波模型,结合无人机的移动特点,对无人机的位置进行预测,提出一种基于预测的邻居发现算法。考虑到预测误差和无人机的快速移动,设计了两个阶段的切换机制。仿真证明基于预测的邻居发现算法可提升效率约86.7%,并且可以克服传统随机扫描算法中的长尾问题。
其他文献
伴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自动驾驶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速率、高谱效和大容量光纤通信的需求不断上升,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因其具有大容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光纤C+L波段可用频率几乎被完全利用,仅依靠增加复用波长数目提升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容量难以满足指数式增长的网络容量需求。单载波调制的奈奎斯特波分复用系统通过压缩信号带宽、提升系统频谱效率成为实现大容量光传输的可行方案之一,但正交传输准则限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多核处理器技术发展迅速,在嵌入式设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近年来出现了众多采用多核处理器的嵌入式智能设备,面向该类设备的多核操作系统任务调度算法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嵌入式智能设备上的任务具有实时性和相互依赖性这两个特点,传统的独立连续任务模型不再适用于嵌入式智能设备的任务调度,人们提出使用DAG(Direct Acyclic Graph,有向无环图)模型来表示该类具有相互依赖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