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森林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对森林资源的宏观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树木多样性对林分生长具有很大影响,有效地定量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森林资源的经营与管理。本文为探讨林分特征因子间关系,以阿什河流域天然次生杂木林为研究对象,构建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树木多样性-林分蓄积量与立地条件-林分上层结构-林分上层树木多样性-林分下层结构与树木多样性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立地条件、林分结构和树木多样性对于全林分蓄积量变化具有正影响,影响系数大小依次为:林分结构、立地条件、树木多样性,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78、0.39、0.11。同时,立地条件对林分结构和树木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立地条件越好,林分结构越好,树木多样性越丰富。立地条件与林分结构的增加,也促进了全林分蓄积量的增加。立地条件对于全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更多的是改善林分结构和树木多样性而间接产生的。立地条件、林分上层林分结构和树木多样性对于林分下层结构与树木多样性具有负影响,影响系数大小依次为: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林分上层树木多样性,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58、-0.55、-0.31。影响林分下层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水分和热量,好的立地条件促进了林分上层高大乔木的生长,由于上层的遮挡作用,林分下层所能获得的光照、水分和热量减少,不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立地条件中坡位对于林分上层乔木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坡位越低,上层木的平均高、树冠面积及树种多样性越大,加剧了与林下植被的竞争作用。本研究所构建的林分特征因子间耦合关系模型,很好的诠释了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素。在研究复杂的自然系统的过程中,相比传统的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可同时研究自然系统内多个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基于研究者的先验知识预先设定系统内因子间的依赖关系,不仅能够判别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强度(路径系数),还能对整体模型进行拟合和判断,从而能更全面地了解自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