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林分特征因子间耦合关系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en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森林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对森林资源的宏观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树木多样性对林分生长具有很大影响,有效地定量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森林资源的经营与管理。本文为探讨林分特征因子间关系,以阿什河流域天然次生杂木林为研究对象,构建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树木多样性-林分蓄积量与立地条件-林分上层结构-林分上层树木多样性-林分下层结构与树木多样性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立地条件、林分结构和树木多样性对于全林分蓄积量变化具有正影响,影响系数大小依次为:林分结构、立地条件、树木多样性,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78、0.39、0.11。同时,立地条件对林分结构和树木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立地条件越好,林分结构越好,树木多样性越丰富。立地条件与林分结构的增加,也促进了全林分蓄积量的增加。立地条件对于全林分蓄积量的影响,更多的是改善林分结构和树木多样性而间接产生的。立地条件、林分上层林分结构和树木多样性对于林分下层结构与树木多样性具有负影响,影响系数大小依次为:立地条件、林分结构、林分上层树木多样性,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58、-0.55、-0.31。影响林分下层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水分和热量,好的立地条件促进了林分上层高大乔木的生长,由于上层的遮挡作用,林分下层所能获得的光照、水分和热量减少,不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立地条件中坡位对于林分上层乔木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坡位越低,上层木的平均高、树冠面积及树种多样性越大,加剧了与林下植被的竞争作用。本研究所构建的林分特征因子间耦合关系模型,很好的诠释了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素。在研究复杂的自然系统的过程中,相比传统的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可同时研究自然系统内多个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基于研究者的先验知识预先设定系统内因子间的依赖关系,不仅能够判别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强度(路径系数),还能对整体模型进行拟合和判断,从而能更全面地了解自然系统。
其他文献
本实验克隆了84K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DA903编码序列,对该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表明,84K杨HDA903基因片段的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全长为1503bp,编
我国西南地区是全球喀斯特三大分布中心之一,属于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中碎石含量较多,其对土壤入渗、蒸发有明显的影响。这方面研究国外开展较多,国内近
自二十世纪5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从国外引进木麻黄(Casuarina eguisetfolia )以来,由于其具有耐旱、抗贫瘠、耐盐碱和抗风沙等特性,成为海岸带主要防护林树种,在防风固沙、改善
本文以石楠属(Photinia Lindl.)的石楠( P. serrulata )、椤木石楠( P. davidsoniae)、‘红罗宾’(P.×fraseri‘Red Robin’)和‘鲁宾斯’(P. glabra var. Robens)的2年生扦
林木直径分布研究对森林抚育及制定森林经营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其动态分布的研究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本文基于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地区102块服从Weibull分布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