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湖北赛艇队男子公开级部分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船测试系统对运动员的划桨技术动作进行采集,对该项目的运动员技术动作进行定性、定量测试,研究其技术动作的运动学规律,揭示其发力的内在本质。通过力量监控评价系统对测试对象进行力量测试与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律。研究方法:选取湖北赛艇队男子公开级3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奥地利WEBA Sport公司的Rower Expert Light赛艇实船测试系统对三名男子公开级赛艇选手进行单人双桨实船划桨测试。通过“力量素质测试系统”对运动员进行卧拉最大功率和240次卧拉耐力测试与评价。主要结论:1.随着桨频的增加,拉桨时间、推桨时间、单次划桨时间以及推拉比都在减小,而推拉比的减少意味着推桨所需时间减少得更快,回桨更加迅速。但拉桨的力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被测试的3名运动员都是左手拉力大于右手拉力。2.随着桨频的提高,拉桨最大力产生时桨叶的位置会逐渐靠近运动员身后,相应的最大力产生的时间会提前。运动员左右手拉力的不平衡以及最大力产生的位置不一致都会影响到赛艇的航向。3.随着桨频的增加,转桨角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在四种桨频下,3名运动员的左转桨角比右转桨角大,意味着3名运动员左手桨叶的划幅比右桨大。4.随着桨频的增加,左右手的平均拉桨功率逐步增加,同时也能看到除了3#以外另外2名运动员的左右手拉桨速度也在随着桨频的增加而逐步增大。除了3#右手的拉桨距离在大幅减小外,3名运动员左右手的拉桨距离并未随着桨频的增加产生明显变化。5.随着桨频的增加,3名运动员的最大负加速度都在逐步增大,但负加速度持续的时间也在随着桨频的增加逐步减少;但最大正加速度的增长不太明显。6.3名运动员在240次卧拉耐力测试中的表现没有明显差异,从开始到结束的几个主要指标包括(上拉最大速度、上拉速度、频率、上拉最大力、上拉功率)都是逐渐下降,在开始30次下降幅度一般是最大的,在120次以后下降趋于平缓,但直至结束也未出现急剧波动。而放拉时间比和提拉杠铃行程却在随着卧拉的持续而逐渐增长,说明3名运动员的上肢依然有很好的力量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