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中波水电站位于左贡县境内,为怒江支流玉曲河下游河段7个梯级电站中的第4级水电站,上接吉登水电站,下邻碧土水电站,大地构造背景复杂,河流两岸冲沟发育。据现场调查,中波水电站库区长约21.5km,共发育10条泥石流沟。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并借助于遥感解译手段,系统分析了工程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而对物源条件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查确定工程区泥石流的物源分布及储量,并根据泥石流物源的补给方式对物源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物源类型的物源量计算方法。在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分析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并从沟谷基本参数、动力学特征和暴发频率等方面归纳工程区泥石流的特征,进而进行危险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堵江危险性、库容的淤积以及对水工建筑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中波水电站工程区泥石流的工程影响。研究表明,中波水电站工程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区,具有典型的高山深切峡谷地貌,区内沟谷中分布较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加之集中降雨和冰雪融水提供的充沛的水动力条件,比较有利于泥石流的暴发。工程区泥石流以暴雨型为主,且大多处于衰退阶段、暴发频率为低频;10条泥石流沟中,2条属于高危险,5条为中等危险,3条为低危险。泥石流不会造成严重的堵江问题。在施工期泥石流对水电工程影响突出,特别是位于近坝址区的朵曲弄沟、扎拉沟都直接威胁到相关水工构筑物的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故要重点考虑工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