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资本与风险抵御能力是否充足的一个指标,它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所要关注的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此后金融机构的安全与稳定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应运而生(文中简称巴塞尔Ⅲ),对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了对风险更为敏感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面对银行业更加开放、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按照巴塞尔Ⅲ的要求,遵循国际规则,加快制度改革,完善资本充足率管理,是我国银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强化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促使其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更有利于维护存款人和债权人的利益,维护整个银行体系乃至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本文以巴塞尔Ⅲ对资本充足率管理的要求为参照标准,全面分析了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巴塞尔Ⅲ的监管新规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影响并对实施新规后的资本压力进行了预测,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需求如果按照巴塞尔Ⅲ的要求计算会在未来的几年有较大的缺口这一结论。各个银行的测算结果显示,存在资本压力、预测的资本基金不足的主要是中小股份制银行。本文还进行了信贷增量对资本充足率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将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紧缩效应。最后设立模型,分析了提高监管资本对银行业贷款的影响和估计监管资本充足率和信贷渠道对GDP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运用量化模型和手段分析预测了在中国实施巴塞尔Ⅲ可能带来的资本压力、市场影响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以期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为决策提供一点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