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催化的芳香C-H键官能团化以及有机双锂试剂反应的机理和选择性调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两个金属有机反应的机理,并辅以实验的支持。所有计算均贴近实验,合理解释所有实验现象;作为支持的实验工作弥补了单一计算的不足,也与计算的预测相一致。整个工作将理论计算和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对理解有机化学的本质起到重要作用。   在第一部分工作中,(1)首先用DFT理论计算研究了2009年Gaunt在Science杂志上报道的Cu(Ⅱ)催化的酰基苯胺间位C-H芳基化反应。研究发现Gaunt在原文中提出的机理是错误的,并另外提出了两条较为合理的反应路径,分别生成邻位和间位芳基化产物。其中生成间位产物的路径较为有利,从而解释了反应独特间位选择性产生的原因。(2)接着对反应取代基效应的研究表明m-Ome取代的底物反应应该得到混合产物,以邻位产物为主,这与Gaunt报道中只有邻位产物矛盾。重复m-Ome取代的底物的反应证实了我们理论的预测,同时指出了Gaunt的疏忽。(3)随后基于提出的机理设计了新反应,不仅用计算表明了其可行性,也用实验证实了该设想。(4)最后根据Gaunt在2010年报道中提出对Cu催化的质疑,用一系列实验支持了原本的Cu(I)/Cu(Ⅲ)催化循环机理。   在第二部分工作中,(1)从对(1Z,3Z)-1,4-二锂-1,3-丁二烯的轨道分析入手,指出其双锂桥结构的特点和反应特性。(2)采用DFT计算研究了席振峰小组2007年报道的一个反应:1-三甲基硅基-1,4-二锂-1,3-丁二烯分子内环合生成α-噻咯锂,指出原文两条反应路径中较为合理的一条。(3)对比Me2O作为配体和HMPA作为配体的反应势能面能量差异,理解了HMPA在反应中起到的作用。(4)介绍了与本工作同期进行、与该反应机理相关的席振峰小组的实验工作,这些实验工作与我们的计算相互启发,对阐明反应机理起到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Ⅰ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多发病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T1DM伴随有很多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脑病。临床研究结果显示T1DM
金属有机骨架(MOFs),一类具有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和化学可调控性的新型复合功能材料。已经证明,其在多相催化,气体储存、分离,药物输送和化学传感中大有应用前途。此外,MOFs由金属
多肽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响应性自组装特性和化学可修饰性,在超分子自组装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多肽为基础的自组装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药物传输、生物传感、智能生物材料以
费托(F-T)合成反应是典型的多相催化反应,并且作为实现煤炭和天然气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铁基催化剂因其优良的催化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于F
各位朋友,现在开讲.作为全年系列讲座的第一期,我打算同大家谈谈学会的性质问题.rn这里所讲的学会,主要是指中国科协和地方科协所属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学会是什么?学会的
白光LED作为新型高效固体光源,具有节能、绿色环保、长寿命等显著特点,其社会和经济意义巨大。理论上LED的寿命可以达到10万小时,然而,实际上白光LED一般使用寿命均小于1万小时。
人肝素酶是一种内切葡萄糖醛酸苷酶,能够将硫酸肝素和肝素降解为寡糖,在维持恶性肿瘤疾病病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它可以作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标。   在本文中,我们进行
本文将四种纳米填料(SiO2、TiO2、Cloisite10A和30B)引入长侧链取代液晶环氧树脂体系,制备了侧链液晶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纳米填料对侧链液晶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材料性能成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使已有的高性能材料(如芳纶纤维)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通常需要对其表面进
作为多样性导向合成中的的重要策略之一,串联反应具有高效性和原子经济性等优点,可以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用很少的合成步骤快速高效地构建在结构、骨架以及立体构型上具有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