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以预防疾病,延长人类寿命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科学和艺术。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具体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构来确保社区中每个居民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两大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分析甘肃省三个县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和绩效考核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对促进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可持续发展,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政府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依据。根据甘肃省各市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本研究选取康乐县、会宁县和凉州区三个县区作为样本地区,调查县级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共34家机构。本研究资料分析方法:(1)定量数据主要运用均数、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2)定性资料主要运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8.0,对不同层次和不同机构人员的访谈记录进行编码、整理、归纳和分析;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资金管理、实施现状及绩效考核等情况进行分析。(3)以2012年调查地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数为基数,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不同类型卫生服务人员配置的公平性。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1)各样本县(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网络和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但项目推进速度过快,工作量大导致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一些项目实施结果的虚报。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预防接种服务和传染病防治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统项目实施情况较好,而新开展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服务实施情况相对薄弱。通过定性资料分析可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反映工作量大、人员不足、服务能力和水平欠缺是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农村居民健康意识较差也制约服务项目的实施。(2)调查的11所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生、护士配置比较公平,但专职公共卫生人员和医技人员配置极度不公平。以2012年各机构服务人口数为基数,计算各类卫生服务人员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6、0.22、0.47、0.59。医生和护士基尼系数小于0.3,配置比较公平;专职公共卫生人员、医技人员基尼系数大于0.4,已超过警戒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人员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所占比重为53.4%,高级职称仅占0.7%,中级职称占14.0%,无职称人员占28.3%;卫生服务人员学历结构为大专为主,占58.4%,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6.2%,中专占22.9%;年龄结构中,以25~34岁为主,所占比重为43.4%,其次为35~44岁服务人员,占28.0%。(3)各样本县区借助已建立的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但具体实施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形式化,绩效考核奖惩执行不到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初衷,制约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建议:(1)加强组织间协调和合作,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2)探究新的资金筹措机制,落实县区级工作经费;(3)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4)改进健康教育宣传模式,提高居民健康意识;(5)多项措施并举,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建设;(6)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项目高效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