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含硫含氮废水的过度排放对水体环境和人体都将产生危害。目前用于处理水中的硝酸盐和硫化物的脱氮除硫工艺一般分开进行,不仅处理系统复杂,也增加了处理成本。自养反硝化脱氮技术因其高效、低耗且无二次污染,已成为目前水处理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以硫化物作为电子供体时,可进行硫自养反硝化以实现同步脱氮除硫。但自养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缓慢、产率低导致生物量增长较慢将严重影响脱氮性能,污泥颗粒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含硫含氮废水的过度排放对水体环境和人体都将产生危害。目前用于处理水中的硝酸盐和硫化物的脱氮除硫工艺一般分开进行,不仅处理系统复杂,也增加了处理成本。自养反硝化脱氮技术因其高效、低耗且无二次污染,已成为目前水处理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以硫化物作为电子供体时,可进行硫自养反硝化以实现同步脱氮除硫。但自养反应器内微生物生长缓慢、产率低导致生物量增长较慢将严重影响脱氮性能,污泥颗粒化作为有效的生物质保留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利用试验室规模的连续流反应器进行硫自养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和驯化,从污泥形貌、理化特性、胞外聚合物分泌以及微生物群落等方面考察硫自养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和颗粒化机理。采用成熟的硫自养反硝化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和无机碳源投量对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颗粒污泥反应器中同步脱氮除硫效果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硫自养反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及高效能同步脱氮除硫提供参考。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连续流模式运行的反应器内接种普通活性污泥,通过调节水力停留时间和内循环比,观察到第15周开始出现颗粒,第30周颗粒化完成。颗粒化过程中污泥中钙等元素得到明显的富集,可能参与并促进了污泥颗粒化。颗粒化过程中PN/PS值增大,提高了细胞的相对疏水性,是促进污泥团聚和颗粒化的重要驱动力。硫自养反硝化颗粒污泥在启动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硫效率。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启动过程降低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但有利于硫自养反硝化相关功能菌属的富集,在成熟颗粒污泥内Sulfurovum(19.71%)和Thiobacillus(14.47%)作为最主要的功能菌参与同步脱氮除硫过程。硫自养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断降低的水力停留时间和升高的内循环比提供了重要的水力剪切力,钙离子等形成的无机物作为微生物内核,EPS的分泌和细胞疏水性的增强促进了污泥的团聚,此外颗粒化选择了特定种类和功能的微生物,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最终形状规则,结构稳定的硫自养反硝化颗粒污泥。当进水硝酸盐和硫化物浓度分别为36.38±3.2和112.46±12.84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从12h降至2h时,系统具有高效稳定的同步脱氮(>95%)除硫(~100%)效果,表明硫自养颗粒污泥可以较好的抵御容积负荷的冲击。颗粒污泥中PN,PS及EPS总量都先增大后减小,表明过高或过低的HRT都不利于EPS的分泌,同时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显示EPS中主要的荧光物质均为溶解性有机物和蛋白质类物质,但是含量发生了变化,它们为颗粒污泥结构稳定做出了贡献。HRT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选择作用,颗粒污泥内微生物多样性随HRT的减小而降低,除了Sulfurovum和Thiobacillus着两种主要功能菌,Anaerolineaceae和Hyphomicrobiaceae菌科内未分类的部分菌属也为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硫过程做出重要贡献。当进水硝酸盐和硫化物浓度分别为37.05±3.12和95.28±19.78mg/L时,随着无机碳源投量的增大,反应器对硝酸盐的去除率都能维持在98%以上,但对硫化物的去除率却先降低后增大,表明反应器对硝酸盐的去除存在其他途径。低无机碳源投量下观察到颗粒污泥表面产生丝状菌,随着无机碳源投量的增加,丝状细菌逐渐消失。EPS中荧光物质主要为溶解性有机物和蛋白质类物质,几乎检测不到腐殖酸类和富里酸类物质。无机碳源的投量会影响反应器内自养菌、异养菌和兼性菌的生长和竞争关系,主要表现为:Sulfurovum和Sulfurimonas等作为主要的硫自养反硝化细菌,与norank_Rhodocyclaceae,Thauera和norank_Rhodobacteraceae等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自养/异养菌共同作用构成了颗粒污泥系统同步脱氮除硫的生物基础。
其他文献
电厂补给水中残存的有机物进入热力系统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会发生热分解,生成甲酸和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低分子有机酸的存在会引起水汽氢电导率升高,p H值降低;同时也会造成汽轮机初凝区部件金属材料的腐蚀,危害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本文以腐植酸作为对象,研究了有机物在不同热力条件下的分解规律;并针对有机物热分解产生的乙酸和甲酸等低分子有机酸,以汽轮机初凝区低压缸和隔板材料灰口铸铁作为对象,研究了灰口铸铁在
激光具有方向性好、相干性强、单色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激光通信、激光制导和光镊技术等多个领域。高精度的激光定位技术是激光应用系统的基础。在常用于定位的光电探测器中,四象限探测器(QD)具有位置分辨率高,响应频率高,处理电路简单等优点。因此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高精度激光定位技术研究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由于实际应用中,光斑形状特征对四象限探测器的定位精度有很大影响,而基于高斯圆能量分布的传统定
氧化铈(CeO2)具备表面晶格缺陷密度高、光吸收阈值大以及吸附氧的脱附较容易等优点。但易团聚、禁带宽度较宽、光响应范围较窄、光生电子和空穴极易复合等缺点使其在环境与能源领域的应用受限。本文合成了大比表面积介孔二氧化硅作为CeO2基复合材料的支撑体,制得二氧化硅-氧化铈双相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大比表面积介孔二氧化硅内核对亚甲基蓝(MB)的强吸附作用与CeO2壳层的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复合颗粒的
随着国内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低碳改革的进行,积极利用工业废物以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水泥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碱激发粉煤灰基胶凝材料的生产无需煅烧、生产能耗低、工艺简单,它的研究制备将会是高效利用粉煤灰和完成水泥行业低碳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早期强度发展缓慢是制约碱激发粉煤灰基胶凝材料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鉴于碱激发粉煤灰基胶凝材料良好的导电特性及其水化产物“N-A-S-H”胶体的电泳特性,本论文利用直
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范围地表分布最广泛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也是中国总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我国的生态环境、农牧经济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人类日趋增长的物质能量需求和工业化的蓬勃发展,各地草地生态系统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正面临着开垦、放牧等管理方式,以及氮沉降、降水格局改变等全球变化影响的挑战。草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转化离不开土壤的参与,因此土壤质量的高低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安全
需求响应的引入使得需求侧可以与电网进行“双向互动”,从而有效地缓解高峰时段电力缺口,消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进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对此,研究电力用户的需求响应行为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开展需求响应研究与实践的前提条件。鉴于峰谷分时电价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需求响应措施,因此本文主要对此进行研究,即本文的需求响应模型指的是用户分时电价响应模型。以往通过对用户用电行为分析的研究发现不同用电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相对密度低、高温强度高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气电子等领域。提高增强颗粒体积分数同时使之均匀分散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获得优良性能的关键。本论文通过室温和高温累积叠轧工艺(ARB)制备Al-TiO2复合材料,通过室温累积叠轧工艺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SPS)制备Al-Ti Al3-Al2O3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就在不断的变革,政治话语体系的不断形成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历史时代的人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不同的社会时期也造就了不同历史时代的人文主义话语。不同媒体环境也在不断地适应社会变化的媒介传播要求,中国社会变革也正经历着不断地实践并且逐渐成长,冲破原有的政治宣传目标的传统话语,开创了全新的话语系统。这种新型的话语模式将具备反向传播的能力,影响着中国的话语以及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由于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制造方便、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而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过去的几年来,在改善OSCs性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小面积器件中,单结二元器件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经达到15.7%,叠层器件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17%。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研究者们不断地设计新的活性层材料、优化器件工艺以及寻找稳定的器件结构。此外,有机太阳能电池通常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