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動蕩的朝代,文字使用情況紛繁複雜。而墓誌作為出土文獻,很好地保留了文字使用的時代特征。安陽出土北朝墓誌誌主上至達官貴族,下至平民,行文風格各有特色。這些墓誌中有大量異體字,極好地保存了北朝文字的使用面貌,對研究中古文字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漢字發展史研究有積極意義。然而目前學界對安陽出土北朝墓誌的收錄主要散見於各種著錄書和文博期刊中,沒有專門的安陽出土北朝墓誌整理、研究成果。且各書錄文存在不少闕誤,亟需補正。故本文全面搜集安陽出土206通北朝墓誌,將其作為研究對象。這些墓誌整理情況不一,有的只有拓片而無釋文,本文對照拓片進行釋讀。而有釋文的墓誌,本文則結合各家觀點對已有釋文進行科學校勘,補正其中的文字闕誤。在準確釋讀、科學整理的基礎上,本文將展開文字方面的專題研究,對安陽出土北朝墓誌異體字進行分類描述,並歸納漢字發展變化的時代和地域等方面的特徵,為中古漢字的研究補充實證材料,提供參考。論文共分為四部分:緒論、釋文校理、異體字研究、異體字例釋。第一章緒論,主要概述本文的研究材料、選題依據、研究現狀及意義、研究思路及方法等。第二章釋文校理,首先對未釋讀的13通北朝墓誌進行整理和錄文。誌文整理內容主要包括:標題,包括年份編號、墓誌題名和刻石時間,依次排列。標題下為簡單提要,包括誌石尺寸、誌文行款、書體及誌主的姓名、卒葬信息等。後接釋文和出處。錄文嚴格對照拓本移錄,並施以現代標點;其次,對已有釋文的193通墓誌進行科學校勘,補正了《墨香閣藏北朝墓誌》《文化安豐》《新見北朝墓誌集釋》等書中的闕誤共224條,並分析錯誤原因,梳理文意,為後續研究提供可靠的文本。第三章異體字研究,首先要明確異體字的概念及其分類。本文根據學界通行的異體字分類法,將安陽出土北朝墓誌異體字分為簡省、增繁、同化、異化、改換、)混、位移、記號化等九種類型。每類下列舉典型字例,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第四章異體字例釋,選取十五個字形演變較為複雜的異體字,進行詳細的考證與研究,以期再現每個字的演變過程,總結變異規律,分析構字理據,旨在為漢字發展史研究提供實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