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性中性粒细胞亚群与肾移植术后临床状态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granulocyte)是外周血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免疫细胞亚群,一般认为是固有免疫系统内抗外源性病原体的重要细胞。近来的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会根据环境信号的改变分化成不同表型的细胞亚群,可以在多种水平参与调控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创伤、肿瘤和感染等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肾移植术后受者需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主要针对适应性免疫应答,尤其是T细胞的功能,而中性粒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涉及较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固有免疫细胞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功能维持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近来在肿瘤、HIV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过程中体内存在一个中性粒细胞亚群,该亚群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细胞过程中,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在同一层面,其密度低于与红细胞在同一层面的常规密度中性粒细胞(normal density granulocytes),称之为低密度粒细胞(low-density granulocytes,LDGs),通过表型鉴定发现,该亚群属于成熟并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在体外实验中发现其可抑制T细胞反应。最近在人实验性内毒素血症体外模型中发现了一个具有抑制性免疫功能的中性粒细胞亚群,其表型为CD15+CD16bright/CD62Ldim CD11b+CD11c+,目前研究证实其可以通过CD11b与T细胞相互作用,并可以通过表达Arg-1或CD274(PD-L1)以及在免疫突触释放过氧化氢等方式抑制T细胞的活化。在HIV感染并出现T细胞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发现,中性粒细胞表达CD274与免疫抑制状态有关,但并不局限于CD16+CD62Ldim 亚群。既往的器官移植研究多集中于T细胞、B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而对固有免疫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涉及极少。近年来发现中性粒细胞具有不同的亚群,且参与了免疫调控,可以介导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提示中性粒细胞是免疫反应活跃的参与者,可能参与了肾移植术后免疫状态的维持。因此,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抑制性亚群在肾移植术后不同临床状态下的表达,以期明确中性粒细胞抑制性亚群是否参与了肾移植术后免疫平衡的维持,以及明确其是否可以用于肾移植术后免疫状态的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1、观察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ldgs在术后早期、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感染和排斥反应冲击治疗过程中表达比例的变化,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以及感染、dgf、排斥反应等各种不同临床状态下受者外周血ldgs表达比例的变化趋势。以揭示其在肾移植术后早期的表达与受者不同临床状态及移植肾功能之间的关系。2、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肾移植术后不同临床状态下CD16bright/CD62ldim中性粒细胞亚群比例变化趋势,以及中性粒细胞CD15、CD16、CD11b、CD274等分子的表达。观察肾移植术后不同临床状态下CD16bright/CD62ldim中性粒细胞亚群比例变化趋势,以及CD15、CD16、CD11b、CD274等分子的表达,并根据CD16/CD62l区分不同的中性粒细胞亚群,以期发现与肾移植术后免疫平衡状态相关的抑制性中性粒细胞亚群,如CD16bright/CD62ldim中性粒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及效应分子CD274表达的情况。结果:1、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出现ldgs比例提高,并且术后早期发生dgf时也表达高水平的ldg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术后早期存在的供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早期给予的免疫诱导等治疗可能参与了ldgs比例提高;术后发生cmv感染及非cmv感染受者ldgs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期受者(p<0.01,p<0.05),由于cmv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是首当其冲被感染的细胞,因此感染过程中伴随中性粒细胞亚群的改变;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给予冲击治疗过程中,冲击后肾功能恢复的患者ldgs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稳定期受者(p<0.001,p<0.01),提示ldgs表达变化与冲击治疗有关,与肾功能恢复及排斥反应本身关系并不明确;通过表型分析,在术后不同临床状态的ldgs均为中性粒细胞。2、肾移植术后受者CD16bright/CD62ldim中性粒细胞亚群在不同临床状态下表达比例有显著差异(p<0.0001),正常恢复组该亚群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和稳定期对照组(p<0.001),正常恢复组该亚群比例显著高于dgf组(p<0.01),可能与dgf组受者免疫抑制剂剂量较低,或较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作用有关;CD16bright/CD62ldim中性粒细胞亚群比例在发生排斥反应给予冲击治疗过程中与正常对照和稳定期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排斥反应冲击前相比,在肾功能恢复组该亚群比例显著升高(p<0.01),并高于冲击治疗后肾功能未恢复组(p<0.05),该亚群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t细胞反应,其比例升高,可能有利于排斥反应的控制;CD16bright/CD62ldim中性粒细胞亚群在发生cmv感染时的表达显著高于稳定期对照组方法:(P<0.001),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比例逐渐下降。提示治疗过程中调整免疫抑制剂使用提高了抗CMV感染免疫水平。分析中性粒细胞相关表型发现,CD16表达在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时,CMV感染组的CD16 MFI表达显著低于排斥反应冲击治疗后肾功能未恢复组(P<0.01),可能是冲击治疗过程中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动员骨髓池中的中性粒细胞较多,而CMV感染组受者多处于过度抑制状态,尤其是骨髓抑制状态下更不利于中性粒细胞的动员,导致来自骨髓动员的CD16中性粒细胞较少;CD274表达于外周血,并不局限于LDGs及CD16bright/CD62Ldim 中性粒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在受者发生排斥反应给予冲击治疗有效时可高表达CD274,该分子的表达可能与排斥反应恢复过程中免疫平衡有关。结论:1、肾移植术后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者外周血PBMC中LDGs亚群比例较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而肾移植术后外周血PBMC中LDGs亚群比例提高,与是否出现DGF等并发症无关,并随着肾移植术后恢复,其比例在术后3-4周下降,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中性粒细胞的半寿期较短有关;排斥反应冲击治疗后外周血PBMC中LDGs亚群比例增加,可能与冲击治疗有关;2、肾移植术后早期恢复受者外周血表达CD16bright/CD62Ldim 亚群比例高于术后发生DGF患者,健康对照组和肾功能稳定组受者外周血该亚群中性粒细胞比例较低;3、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生排斥反应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6bright/CD62Ldim 亚群比例降低,甚至低于稳定期受者,而给予冲击治疗并恢复的受者该亚群比例较高,冲击后未恢复的受者该亚群比例较低。提示该亚群与免疫抑制程度有关,该亚群的表达上调有利于控制排斥反应;4、CMV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16bright/CD62Ldim 亚群比例明显高于稳定期对照,与免疫抑制状态下易发生CMV感染等机会性感染有关。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该细胞亚群比例增加;5、中性粒细胞稳定期受者及感染、排斥反应等过程中不表达CD274,而受者在排斥反应给予冲击治疗有效后高表达CD274,提示CD274表达可能参与了控制排斥反应的过程。
其他文献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一、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彰显课堂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的形成是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与炎症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以粥样斑块中出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特征。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接触血液,血液中的异常物质可直接影响内皮细胞,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等。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后,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粘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
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有核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此虫呈世界性分布,人群感染率相当高,许多国家的平均感染率在25%-50%。弓形虫侵
期刊
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人才培养效果,还能打造优秀的创新性人才队伍,能够促使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在创新发展下应该积极构
这是一首流行歌曲,讲的是恋人分手后的状态。这又是当今最火的在移动互联网上人与人社交的状态写照,几乎所有的APP都在追求社交黏性与互动。但几乎都失败了,因为在社交领域有
期刊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论述了深潜救生艇试验载体的位姿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针对深潜救生艇在对接过程中对倾角能力的特殊要求,引入压载水舱和泵阀系统进行纵横倾调节,通过控
期刊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当时的IPO发行价达到了17港币/股.自小米集团2010年在北京成立以来,独特的发展和营销模式备受各界关注.随着2019年年报在前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