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转归和预后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访并报道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的治疗策略、预后及结局,分析影响其结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273名高危NMIBC患者,经过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18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存情况等。结果18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其中男性160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5.76±11.57岁。其中单纯G3期肿瘤70例,T1G3肿瘤79例,单纯原位癌6例,G3/T1G3合并原位癌13例,复发多发巨大Ta G1/2肿瘤2例,病理合并腺样分化、鳞状上皮化生等组织学亚型15例;其中病理结果为极高危亚组65例(35.14%)。41名(22.16%)患者在初次确诊高危NMIBC后选择了即刻根治性膀胱全切(radical cystectomy,RC)。即刻RC组与保留膀胱组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4.3±1.9%和86.9±4.3%,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两组的极高危亚组占比有统计学差异(63.41%和27.08%)。极高危亚组与非极高危亚组的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3.7±6.9%和89.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组比较后保留膀胱的极高危亚组与非极高危亚组的肿瘤进展率出现了差异,为25.64%和10.47%;而即刻RC患者中极高危亚组与非极高危亚组没有出现差异,为11.54%和13.33%。144例保留膀胱的患者中,25例患者没有行二次电切,其余二次电切结果T0/Ta期106例,T1G3/G3/TIS期13例;T0/Ta组、T1G3/G3/TIS组、未电切组3组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6.0%、72.7%、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电切组与未电切组的死亡率也有统计学差异(P=0.02)。即刻RC组与延迟RC组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59.5%和95.1%,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2)。此外,41例确诊NMIBC后即刻行膀胱全切的患者中,14例患者的术后全膀胱大病理发现了术前电切病理未发现的原位癌,占34.15%。结论高危NMIBC中的极高危亚组在选择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时更易进展,建议采取更积极地治疗方式;二次电切有助于提高高危NMIBC的生存率;延迟RC相较于即刻RC生存率明显降低;TIS漏诊值得重视,建议随机活检黏膜或二次电切提高检出率。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考察平面中局部凸的闭合浸入曲线在一类曲线流下的演化行为,该曲线流可视为等周比的梯度流.对于两类旋转对称的初始曲线,即高度对称曲线和Abresch-Langer型曲线,证明了曲线流长时间存在,且当时间趋于无穷时光滑地收敛到一个多重圆圈.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建筑物结构越来越复杂,电气化产品越来越普遍,消防安全事故隐患也日益突出。此类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财产的严重损失,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伴随物联网体系的逐渐成熟,以及传感器采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Web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实现对消防安全相关的物理特征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然后进行报警、疏散,从而降低消防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害。针对传统监测系统中无线通信范围覆盖窄、信号穿透能力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