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长期城乡二元发展,农村地区在发展和建设上缺乏规划和引导,导致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混乱、扩张无序,存在多占地、占好地等用地粗放的问题,影响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北京市市域内广大农村的土地利用问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明确提出了缩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要求,旨在推动全市全域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缩减,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水平。《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按照“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总要求,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切入点,以缩减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为新目标,加强农村地区的土地综合治理,切实推动北京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提升改造型村庄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及整理策略为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在于为用地整理提出具有科学性、符合北京市农村情况的用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确保减量指标规模合理。同时为用地整理提供具备操作性、引导性的整理策略。研究意义在于本研究的用地整理潜力的计算方法和整理策略研究为我国农村用地整理方法探究了新的可能性。此外,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对保护耕地、土地集约发展、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论文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土地整理的发展脉络,研究了国内外农村土地整理的理论成果;第二,论文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升改造型村庄、以及《总规》和《导则》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并对土地整理相关案例进行学习,提出借鉴;第三,论文通过特征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访谈,总结了提升改造型村庄的土地利用现状及用地整理问题;第四,论文整理构建了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指标体系,利用AHP计算修正系数,实现提升改造型村庄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值向实际值转化;整理构建了多因素影响评价体系,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村庄用地整理综合评价,制定提升改造型村庄建设用地整理策略;第五,论文以提升改造型村庄——前北宫村为实际案例,对建设用地整理实际潜力计算和整理策略制定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知,推进城乡协同发展、提供土地战略储备是提升改造型村庄建设用地整理的主要方向。同时,提升改造型村庄也是降低农村建设用地开发和建设强度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但其用地整理中存在整理依据不足、缺乏切实指导的问题:用地整理工作以上版本土地利用规划或一刀切式的腾退规模为依据,脱离村庄实际情况;远期用地整理难以确定整理规模和时序,缺乏计划和引导。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整理构建了相关影响因素体系,并利用AHP计算修正系数实现了用地整理潜力理论值向实际值转化,为用地整理提供依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进行用地综合评价,对用地整理的步骤、时序和方向作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