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官方教育文本,集中体现了教育部对语文教材编选的指导意见,其教材内容中隐含着一定的性别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性别文化作为一种潜隐的意识形态,它通过教材对学生的性别社会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对女性形象进行类型划分和特征分析,探索女性形象作为文本主体、审美客体和教育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在性别文化视域下重新解读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以期能够促进学生性别平等观念的形成。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六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对本文所涉及的“性别文化”和“女性形象”两个概念进行内涵解读。文中的“性别文化”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性别差异而表现出来的两性在社会分工、能力、气质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女性形象”主要指女性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包括其外貌、职业和社会地位等外在特征,以及精神、思想、气质、个性等内在特征。第二章是在性别文化视域下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进行类型划分,并分析其主要特征。先按册统计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课文(这里只包括正式的课文,附加部分不计入在内),然后进行家庭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领域的划分,再对六册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时代划分:最后分析统计数据并概括各类女性形象的主要特征。第三章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作为文本主体的女性形象,从家庭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两大方面进行具体形象分析。家庭方面主要有两大角色,分别是妻子形象和母亲形象,其他诸如姐妹、祖母等家庭角色不作分析,总共包括四个妻子形象和十个母亲形象。在社会方面主要有三个保姆形象以及教师、科学家、运动员、英雄等形象。第四章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作为审美客体的女性形象,从“形象美”“人格美”“社会美”三方面进行分析。“形象美”主要从女性外在美方面着手,如身材美、仪表美和姿态美;“人格美”主要从女性身上具有的优秀品格出发,如勤劳与善良、坚强与勇敢、知性与自强三个方面;“社会美”主要从女性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方面进行分析。第五章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作为教育载体的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形象身上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了解母性的无私,看见女性身上不凡的才情风貌以及人格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母性意识、才情风貌、人格魅力和正确爱情观的培养。第六章基于上文三个章节的探讨,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进行协同建构。首先进行意义分析,其次从文本主体、审美客体以及教育载体三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建构,提出建构路径,主要从文本的解读与突破、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教育的熏陶与感染三方面着手,最后再提出女性形象的具体建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