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蝗灾与治蝗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蝗灾史研究上,有关唐宋明清的蝗灾研究比较多,而唐以前的蝗灾与治蝗研究则相对较薄弱,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有的时段甚至无研究专文,如周代。实际上,在中国蝗灾史上,唐以前的蝗灾是较为严重的,次数之多仅次于水旱灾害。 本论文选择唐代以前的蝗灾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蝗灾史料,分析唐以前蝗灾的概况、特点及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人们对蝗灾的认识及治蝗救灾措施。 唐以前的蝗灾可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三个阶段来分别进行探讨。先秦时期蝗灾的记载非常的简洁,没有蝗灾面积大小的信息,也没有具体地域的信息。两汉时期蝗灾的发生地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蝗灾发生集中地没有改变,南部的蝗灾记载相对增加,向北有一定的扩展,发展到今辽宁朝阳一带。 蝗灾作为一种频发而且危害大的自然灾害,其后果往往是造成农业减产绝产,破坏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引发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危及国家财政、造成饥荒、引发大量人口流亡、死亡以及造成或加剧社会动乱等。 面对蝗灾造成的影响,人们在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总结了一些捕杀蝗虫的技术,采取了一系列救灾的措施。唐以前人们对蝗虫以及蝗灾既有正确、科学的认识,也有错误、迷信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指人们已经对蝗虫生活的习性、蝗虫的食性、蝗虫发生的时间等等。错误的、迷信的认识主要有化生说和天谴说。其中认为蝗虫是神虫,不能扑打消灭,只能用祈祷的方法请求它不危害人类,唐以前人们治蝗的方法大致分为人工防治法、农业防除法、生物防治法、化学防除法、物理防治法等五大类。蝗灾的发生,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同时也影响了封建王朝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为此,封建王朝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利益,一方面,对于蝗虫为灾之地,政府组织捕杀蝗虫,另一方面,对于蝗灾造成灾难的地方,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灾后的救济。这些具体救灾措施包括赈济、放贷、巫禳、祛疫、蠲缓、节约等。 唐代以前的治蝗技术和救灾措施,尽管其治蝗技术较单一,但对后代的技术发展起了有一定的奠基作用;救灾措施是消极的救灾为主,虽然有了一个初步的救灾程序,但在面临蝗虫爆发时,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软弱性。
其他文献
实践教学既是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主要手段.新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
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具有结构形式单一性、组织功能复杂性、组织活动随意性的特点,运行中存在职能定位模糊、运行缺乏内驱力、组织制度不健全、组织成员离散
根据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早婚群体的婚姻匹配模式,使用OLS回归分析早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早婚群体的婚姻匹配模式与以往对居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行静
湖北省及武汉市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最集中的疫区,疫情高峰期,几乎所有医院绝大部分医务人员都投入到抗击疫情中,普通诊疗基本停止.烧伤、创伤及伴基础疾病的各类慢性创
时值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际,国家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多项疫情防控文件,指导各医疗单位临床执业工作,上海市烧伤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遵从国家及上海市
期刊
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引进日本SOKKIΛ公司SET5F全站仪改制而成的防爆型全站仪,已经国家煤矿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资料审查和试验,确认改制后的SET5F全站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轴和促甲状腺激素(TSH)轴激素水平及血细胞计数、血糖和电解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解放军联勤保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1800多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93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460万人。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近几年来,我们把为农民工建立转移就业档案作为一项重要
论述了无功功率就地补偿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 of in-situ compensation of reactive power are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