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在促进实体经济转型中的路径选择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最佳路径。金融是当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金融资源的纽带和桥梁,金融如果发展不起来,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便会短缺。实体经济又是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实体经济金融便失去了发展的基础条件。研究金融促进实体经济转型的路径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是为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意义是可以通过政策约束金融在实践中的非理性行为。   为了实现既定的研究目标,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分别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回答了我国金融促进实体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最佳路径。本研究认为,我国应该按照“金融中介资产分散化→金融市场自由化→金融市场制度化”的思路来调整金融模式,适应实体经济转型的实际需要。国际金融发达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往往不会内置大规模的金融资产,这样既会抹杀效率,又会加大风险。金融中介资产削减后,再开放利率价格,推动金融自由化改革,才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还可以规避金融改革过程中金融中介的资产价值波动风险。最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全面发展直接金融,着力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制度体系,辅以配套的各种金融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就能实现金融业转型的软着陆,实现金融这个服务实体经济转型的“工具”的更新换代。   总体来看,本研究有两个创新点:一是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一条以金融资产瘦身为起点的金融改革路径;二是从金融发展的战略定位、经营方式、服务方式、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对于创新实践的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目的在于证实家庭金融资产投资优先顺序的存在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由于家庭的禀赋相异以及不同金融资产市场的异质性,家庭进入不同金融资产投资时存在优先顺序。本文的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呈现出连年增长趋势,但我国的保险资金在投资运用过程中面临着投资渠道狭窄、投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自1978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62%以上的GDP由非国有经济所贡献。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70%以上的贷款都给了国有企业。这样,在正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