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中“侠”与“情”的新变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女英雄传》是道光年间的一部武侠小说,作者是满族作家文康。作者写这部小说的本意是想表现因遵守封建伦理、固守传统美德而最终获得人生的幸福的一家人。可以说侠义故事是这部小说的外衣,教化人心是它的灵魂。古今的研究者颇为重视对这部小说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的研究,且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但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在此就不再赘言。笔者将在本文中着重探讨《儿女英雄传》在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将古今武侠小说相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武侠小说在整体创作思路上由“无情”向“有情”的过渡:现代武侠小说将男女之情放在一个几乎与武侠故事相同的地位上来描述,究其源头,《儿女英雄传》应为这个变化的发端,它是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向言情武侠小说变化发展的转折点。为了清晰地阐述这一观点,在本文中,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儿女英雄传》中出现的“情”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儿女英雄传》突破创作局限,于侠义故事中展现“情”的原因、方法,以及这部小说对其它类型小说的借鉴与学习。最后,笔者将《儿女英雄传》放到武侠小说发展的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情”在武侠小说中的发展脉络,以及《儿女英雄传》在武侠小说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儿女英雄传》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笔者将介绍作品中“情”的表现形式;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作品中出现“情”的原因,以及作者表现“情”的方法;第四部分,笔者将《儿女英雄传》与传统武侠小说和现代言情武侠小说进行比较,阐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说明这部小说是中国武侠小说从“无情”向“有情”发展的转折点。
其他文献
继休谟提出因果问题后,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几乎重大哲学原理、哲学流派和哲学转折都源于对休谟问题的研究和再认识。休谟对因果问题的论述既有逻辑上的推理分析,也从心理上给予
"推进困难"是困扰当前素质教育实施的瓶颈。从博弈论视角来看,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国家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多个利益相关者,分别为了各自利益而进行权衡、选择
多元主体参与教育评价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主导评价模式。它的应用在转变评价者与被评者的关系,扩展评价者的角色功能,提高评价结果的质量和使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变成了战略上的竞争意识,因为战略上的研究使得旅游发展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方向上更加具有优势,因此它扮演着重要
<正>第三次工业革命要求科学教育培育人们具有能源型、自产化、精细化、服务型的科学特质,勇于实践、敢于牺牲的科学理想和共存共荣的人文精神。中国现行科学教育的工具理性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南方作家代表之一,凯瑟琳·安·波特因其短篇小说在文学中的影响力而享誉美国文坛。而在波特的23部短篇小说中,以其故乡美国南方为题材的米兰达系列小说被公
<正>尽管在高危人群中开展了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但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患病率、病死率仍持续上升,现有抗真菌药物不能满足治疗需要是高病死率的重要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助于学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搭建公共平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的启动和建设,带动了全
我院在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中建立了临床科室先申请,药学部给出药学建议,最后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听证并投票决议的管理模式,该模式不仅能满足临床诊疗实践的需要,还能遏制不合理超
<正>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近年来,该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其中生物膜(bjofilm)的形成与肺炎链球菌在人体定植、反复感染密切相关。生物膜形成不仅使细菌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