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经济水平增长得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但与此同时,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局部区域污染继续加剧。且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下,省内经济环境也趋于恶化,因此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关系日益被人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已成为政府力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方向。然而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的讨论多集中在定性层面,缺乏实证研究的数据支撑。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切入,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准原则,量化分析了近年来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通过探讨制造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联性,探寻有利于促进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文中在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拓展后的按生产要素密集度划分法和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划分法,以便详细了解浙江省制造业的结构分布。可持续发展能力选用世行的真实储蓄率法来定量测定,主要涉及到对浙江省净储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等的研究。其后通过真实储蓄率大小与居民福利变化这两个纬度,得出浙江省历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自1995年以来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下降,2001年后呈现上下波动的不确定性。在这两部分基础上,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得出不同制造业对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同影响。
结论中主要认为,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有利于提高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大力发展:化学、造纸、矿产等行业不利于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应加以限制;而医药、食品、饮料、皮革等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产生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若能引导得当,创新技术水平,改革生产工艺,仍可以成为有利于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