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专业能力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员作为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其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的提升对新时代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教研员所属的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以促进专业发展。中小学教研员作为教师中的优秀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头人,如何发挥其教师领导力对于有效促进普通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改进和强化教研工作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工作,进而有效促进中小学教研员专业素养和教师领导能力的提升。在学术研究层面,虽然有诸多关于“领导力”、“教师领导力”等方面的研究课题,但现有文献中仍未发现针对“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的研究文献。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照美国教师领导力模型标准(TLMS)编制调查问卷,对K市150名中小学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6名教研员、6名普通教师及3名教育部门管理者(主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研群体的县教育局领导)进行结构化访谈。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One-Way ANOVA方差分析;访谈部分数据,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K市中小学教研员在“专业倡导力”和“运用评估和数据”两个维度上的领导力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K市中小学教研员领导力在性别、教龄、学历、职务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职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受访教研员在“运用评估和数据”这一方面的能力相对比较欠缺,同时对于自身的教师领导力水平也没有清晰的认知。受访普通教师对于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的内涵及工作实践的理解较为单一。受访教育部门管理者对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的内涵及工作实践的理解比较透彻,同时也为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3)中小学教研员教师领导力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有所不足;现代信息技术素养薄弱;缺乏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专业倡导力有所不足。研究发现中小学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三大层面:其一是个体层面因素,包括教研员的性格特征及专业角色要求;其二是组织层面因素,包括教研组织文化、教研制度要求、教研员所在学校的组织情况;其三是来自市(县)域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及讨论,本研究提议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的提升:(1)从教研员层面,提出通过教师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领导素养来充盈教师领导力;(2)从学校层面,提出通过学校创造条件,积极培育学习共同体及学校赋权教研员教师来发挥教师领导力;(3)从教育部门层面,提出通过教育部门助力,制定领导力培育相关政策、开展教研员教师领导力培训工作及完善教研员教师领导力评价体系来保障教研员的教师领导力;(4)从社会层面,提出通过完善教研员荣誉制度及营造“尊师重教”文化氛围来提升教研员的社会地位,支持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的发挥。在目前有关教师领导力的研究领域中,教研员教师领导力是一个全新的研究主题。本研究通过实际调研,进一步深化了对教研员教师领导力这一概念的认知,构建了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的评价维度,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中小学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为中小学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同时本研究也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员教师领导力理论提供了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