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小说的享虐叙事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享虐是一种精神活动,享虐者在无尽的痛苦中最大限度地享受快感。它包括享受施虐、享受受虐、享受自虐这三个维度,只要满足一个维度即构成享虐。残雪,是中国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非常态化作家;享虐,亦历来被当作人类精神领域的非正常化现象。两类非常化的物质的碰撞必将产生核爆炸似的物理反应。在三十余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残雪一直致力于文学的新实验探索,并且不断探索新的叙事技巧与策略,享虐叙事的技巧与手法便是其探索的一项突出成就。残雪的很多作品描述了感官上、心理上的由“痛”而“快”的“享虐”。迷乱癫狂的巫楚文化奠定了残雪小说创作中“巫师写巫女”的神秘基调,以鲁迅、卡夫卡与博尔赫斯为代表的中西大师的创作是残雪享虐叙事的根源。值得肯定的是,残雪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了享虐基因的转变与重组。不同于前人极具国民批判性的享虐叙事,残雪的享虐叙事旨在揭示弱者的个体处境,并且聚焦于自我人格在陌生庞大的世界中确立的方式。“享虐者”在面临生存困境时苦苦挣扎,“享虐者”有享受施虐、享受受虐、享受自虐这三种表现形态。叙事视角的二元化、叙事话语的非理性、人物形象的符号化是残雪构建享虐叙事文本的主要策略技巧。残雪在小说创作时主要采用“享虐者”的限制性视角进行叙事,同时她尽量退出事件,进行多角度的叙事转换,这种叙事视角的多元化转化为洞悉“享虐者”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便利性。残雪小说中的人物语言,尤其是“享虐者”的语言,普遍具有非理性的特征,梦呓式的独白和聋子式的对话是“享虐者”的言说方式。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人物展现了灵魂世界的真相,表达了灵魂对自由的渴望。享虐故事讲述的是“享虐者”同盟面对生存境遇时的灵魂突围,享虐叙事其实就是呈现身体与精神对抗的一场表演,对人的精神磨难的终极关怀,是享虐叙事的先锋指向。
其他文献
汉语单音节“听闻”义动词是耳部动词下属的一个小类,是从语义和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小类。本文主要就单音节“听闻”义动词“听、闻、聆”这三者进行研究,在共时平面分别从语义、语法、语用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性考察,在历时平面对其历史演变情况以及竞争替换规律进行研究。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从语义上看,“听”的语义特征是[+生命体][+耳朵][+主动性][+感知][+声音(信息内容)][-仔细][-尊敬],“闻”的语
学位
屈原赋的美学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辞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屈原赋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香花香草的意象运用、缠绵悱恻的抒情艺术、弘博丽雅的语言风格等等,都具有特定地域文学艺术的美学特征,同时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审美交融、和谐共振的生态审美呈现。屈原赋生态审美的形成有多重因素:一、楚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并滋养了诗人的审美心灵。自然环境不仅为屈原提供早期的审美对象和审美体验,而且对诗人的整个审美心理结
学位
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技术水平,也浸润着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和诗、词、文等传统艺术。园林发展至宋朝内容和形式都趋于定型,步入到成熟期。杨万里是宋代诗歌研究的热点,但对其在全集中占比较多的园林诗歌作品却鲜有人关注,值得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以杨万里园林诗为视角,能窥知其诗风演变、精神风貌和文化生活,探寻他细腻隐微的内心世界,勾勒出更加立体真实的杨万
学位
巴蜀地区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其经济文化中心成都,是唐代都城长安之“外府”,通往巴蜀的交通道路是唐王朝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之一,深受唐代统治者的重视,因而文献中屡见蜀道的记载。发展至唐代,“蜀道”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广义的指蜀地通往邻近地区的道路,狭义的指由唐都长安穿越秦岭进入蜀地的道路。唐人诗中的蜀道指后者,具体说,是由关中通往成都平原的七条陆路,属于古代川陕交通的范围。唐诗中蜀道大多描写这些路段。
学位
龙膺是晚明时期一位立足于儒又探求佛道真理的文士,又是一位纵横西北保家卫国的战士。他一生并未真正获得重用,但坚持济世为民的信仰。他探求佛理,将自己的隐逸闲情寄寓诗中,以寻求精神的解脱。龙膺一生为官,交游广泛,所交之人不乏官员、名士,也曾多次邀请好友谈诗论道,并与当时的性灵派诗人如袁宏道等相交甚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性灵说”的发展。龙膺熟读诗书,心怀济世为民的理想,曾多次出仕为官,但总无法完全施展自
学位
清初拟话本《豆棚闲话》十二则故事,篇篇以冷嘲热讽出之,讥刺了统治者的残忍暴虐、荒淫无道;政府官吏的腐化无能、蹂躏百姓;遗民文人的失节不忠、追名逐利;地方缙绅的压榨百姓、唯利是图;帮闲清客的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佛门的藏污纳垢;道教的贪生图利等等,展现了明清易代之际动荡不稳、黑暗混乱的社会现实。《豆棚闲话》运用了改古讽今、对比反衬、譬喻象征、新奇名号、一语双关、字词拆合、方言俗语等多种高妙精湛的讽刺技
学位
宋代官员在丁忧期间的生活状况,是反映其居丧是否尽孝最直接的依据。为了让丁忧官员居丧有礼,宋代官方和民间礼典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做了相关的规定。在服饰方面,宋代官员丁忧服饰的种类、制作和穿戴各有格式;在饮食方面,除去基本的饮食规定,丁忧官员若身患疾病或年岁已高,也可饮酒食肉;在住所上,居庐的方位、住所环境等方面都有特殊规定,宋代政府还给予官员借住空闲官屋的后勤保障;在交通方面,涉及宋代官员奔丧、护
学位
闪小说是一种字数容量限制在600字(包括标点符号与题目)以内的新文学样式,这种新文学样式既属于文学范畴,具备小说所有的性质;又属于大众范畴,具有网络多渠道传播特色。当下互联网时代中的媒介革新与网络特性对闪小说发展有较大影响,从作家的角度而言,媒介革新改变了作家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也提高了其写作效率;相比较于微型小说,互联网特性改变了传统创作模式,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这是与微型小说真正
学位
宋代,不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相较于前代都有了飞速的发展,饮食则更为繁荣。其中,素食在宋代的饮食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素食现象较为突出。宋代的素食现象在不同的阶层中有不的体现。皇室阶层多是在礼制规定上和统治策略下选择素食,因而带有明显的政治性意味。而士大夫阶层与皇室阶层相比,更多的是出于个人自身的考虑,借助素食本身及素食行为表现多种人生意象,其对于素食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庶民阶层因为自身经济
学位
《白鹿原》是一部后革命时代对革命历史进行重新叙述的经典之作。它一方面建构历史,一方面又解构甚至“戏写”历史,与经典的革命叙事既有关联,又有显著差异。小说出版后,先后被改编为多种媒介形式的同名作品。这些作品,均紧扣革命叙事展开,而又各有特色,既共同营构出一种以小说为核心,多种媒介形态互为补充、对话的革命叙事景观,也为后革命时代革命叙事的多元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小说《白鹿原》在经典革命历史叙事惯常采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