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电子书包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历经二十余年的摸索与实践,电子书包项目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了较为迅猛的发展态势,一条涉及了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到学校,从传统出版社到新兴数字内容提供商,从终端设备生产商到网络运营商,多部门、多企业、多角色的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然而,与此相对的是,在多方积极试水电子书包项目的同时,业界众多专家、学者甚至部分参与企业自身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却仍然对电子书包产业的现状和前景抱持不甚乐观的看法和态度。原因即在于电子书包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牵扯环节太多,涉及多方利益,在实验推广进程之初,产业链各个环节自身已暴露出不少隐患的同时,各环节之间的配合、衔接以及利益分配等也存在较大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电子书包未来应用前景堪忧。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国内外关于电子书包的相关研究以及产业链理论应用于数字出版领域的相关研究等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试图运用产业链相关理论来理清电子书包这一产业的复杂现状。首先,对电子书包的产业环境从政策、法律、市场及企业竞争环境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并分析其问题所在。接下来,在对电子书包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时,一方面从纵向上对电子书包产业链的整体结构进行梳理和分解,盘点电子书包各参与者的角色及功能定位以及其在产业链中目前所处的位置及面临问题;另一方面在类比数字出版产业的基础上,对电子书包产业链目前出现的横向整合趋势作出分析,并归纳了分别以网络运营商、信息技术及终端商、内容提供商为主导的三种典型的电子书包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利弊,尤其是重点分析了内容提供商在整合电子书包产业链时所占有的比较优势和不利局面,为出版商介入电子书包产业提供了决策支持。最后,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电子书包未来的产业发展从政府宏观调控及企业(以出版商为例)具体决策上提出了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上的战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