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媒介,大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关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强调静态和间接经验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创新素质得不到培养。显然,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生成性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教学理念,以其关注具体的、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过程和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通过交流、对话而生成的教育资源及其整合等,越来越被教学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所认同。本文尝试将生成性教学运用于大学课堂教学,分析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涵义、理念及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索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研究原因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已有的国内外关于生成性教学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和分析,这是本研究的前提。第二部分对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理论作了阐释,对本研究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读,并从哲学和教育学理论两方面分析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这是本研究的依据。第三部分是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意义追寻,这是对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论证。第四部分提出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本研究主要从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师生互动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表现为教学方式静态化、教学设计预成化、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评价单一化、师生互动偏失化。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根据第四章提出的问题,并在前几章对大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涵义、基本理念等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即改善静态化的教学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注重过程化的教学活动,改善单一化的教学评价,营造交往、对话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