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初期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全国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向东部各省份加速集聚,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与此同时,农业保险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也相差甚远,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农村家庭经济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全国效应和区域效应,对于补充农业保险与农村家庭经济相关关系具有理论价值。农业保险发展策略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根据农业保险区域差异和内在原因,制定农业保险区域发展策略并落地实施,才能使得我国农业保险制度最大程度的保障所有农业从业者,切实服务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消费理论和农业风险管理理论,对经济增长如何影响农业保险需求进行细致的理论剖析,并建立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对农业保险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全国平均趋势进行测算。相比已有文献多研究单个区域的农村家庭经济因素对于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本论文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不同区域间农险需求受到农村家庭经济作用的差异,并分析内在原因。本文总结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农业保险需求的现有研究。接着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消费理论和农业风险管理理论入手,详细分析了经济发展作用于农业保险需求的直接和间接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作为农村家庭经济的衡量指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全国农村家庭经济水平对农业保险需求的总体影响,并将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代入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来源对于农业保险需求作用的不同。为了研究农村家庭经济增长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区域差异,本文建立全国31个省市的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更进一步地,从收入结构差异探讨区域差异的原因。根据农村家庭经济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区域差异模型,实证分析得出:(1)农村家庭经济正向促进了农业保险参保意愿。1单位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可以增加0.012单位的人均保费水平。农业收入对于农业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比非农收入更明显。(2)农村家庭经济增长对于农业保险密度的促进效应,西部省份高于其他区域。进一步验证得出,农业收入占比高的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省份,收入增加对于农业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说明不同地区的农村家庭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农业收入占比高的省份,经济增长与农业保险需求显著正相关。因此应针对不同区域来制定农业保险发展策略,促进农业保险在省级区域之间的快速和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