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y_redt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四部理论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相遇》集中表达了他小说诗学的主要观念。与传统诗学理论必须系统化、条理化、逻辑化不同,昆德拉的诗学理论里充满了跳动的文思,鲜活的语言,灵感式的抒发,具有极强的实践特质。本论文在深入研读这四部理论随笔集的基础上结合他的作品、访谈录等文献,以整体论思路,内部研究与外部关照相结合的方法,力图全面、准确地梳理其文学观。第1章:“绪论”。介绍米兰·昆德拉及其小说诗学的基本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目标及设想。第2章:昆德拉小说本质论。小说是对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执着探寻;小说是一种认知行为,同时小说是一种反抒情的诗。第3章:复调——昆德拉小说形式论。文类复调是昆德拉复调理论的创新,小说是将“哲学、叙述和梦幻连成同一种的音乐”。音乐性是小说结构的主要特征。第4章:幽默——昆德拉小说精神论。幽默是小说的基本精神,反嘲是幽默主要的构成手法,将道德审判延期是幽默的功用。第5章:“第三时”小说——昆德拉小说史论。小说史是作为价值的历史,在昆德拉勾勒的“欧洲小说”地图上,小说史被划分为上下两个半时以及作为加时赛的“第三时”。“第三时”是对下半时小说美学的反拨,对上半时小说美学的致敬与回归。第6章:昆德拉小说家论。小说作家从抒情的废墟诞生;小说作家有强烈的作家权利意识,并应该自觉地反作家传记研究,以免小说坠入不应有的“死亡”。
其他文献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是这一时期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以往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文本自身与外部因素的分析上,对其传播载体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小说文本与电影上,忽视了其
菲利普·罗斯是当今活跃在美国文坛上的一位有影响力的犹太作家,他的每部作品在文坛上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响。菲利普·罗斯深刻洞察美国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他多方面、多角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