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价值观是理解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主位观念的变化,一方面能评估客位及外部社会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当地社会文化调适程度,进而理解社会变迁的复杂动因。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四川康定鱼通地区的黄金开采变化过程为调查对象,将鱼通人对黄金的观念与用途作为切入点,探讨观念变迁与大规模采金行为间的相互关系,当地山神信仰、黄金开采中的相关仪式以及黄金开采之后带来的社会变化作为研究内容。从历史和现实社会观念变迁背景中,梳理当地人的观念变化轨迹,以及与黄金开采相伴的信仰和仪式,讨论20世纪90年代的黄金开采对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往对金矿开采的研究大多从经济学下进入,人类学视角下的研究逐步兴起,已有学者从资源与权利、资源与环境着手进行研究。从鱼通的社会、生态环境来看,黄金开采改变了当地社会文化风貌与自然景观。如今,当地人在山间开采黄金时,较少关注保护山上原本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山神信仰变淡。在当地的宗教和日常生活中,黄金经历了从神物变为俗物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对开采黄金的政策较为宽松,当地群众在“发展”、“致富”的理念下,纷纷加入采金行列。同时,相关的信仰、仪式化解了开采黄金带来的与传统山神信仰的冲突,进一步助长了黄金的无序开采程度。因此,与其说是黄金开采改变了当地人的观念,不如说是当地主体观念在多种权力、市场和商品等因素的刺激下的变化,催生了当地大规模采金潮,对当地社会和人文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若不处理好观念在内的当地社会文化的平稳转型,单纯强调主体的“参与”和“赋权”,也许资源咒诅就不单是外部资本和权力的后果,而是各方共谋的结果。本研究对于如何合理开发民族地区资源,解决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研究个案和可能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