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识别及转换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s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在区域层次的延伸,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区域创新基础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显著,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脱离阶段现实。识别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将有利于满足产业错位布局、区域差异定位、环境针对性优化等我国经济与科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而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的识别面临系统构成维度复杂、阶段识别标准相对、阶段划分方式多元造成的操作困难。因此,在对区域创新系统构成充分探讨基础上,研究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的识别方法、转换机理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在区域经济理论、创新经济理论与创新系统理论渊源基础上,把区域创新系统界定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实现预定的创新发展目标,政府、企业、院所等主体,通过人才、资本、技术投入,推动制度、科技、管理等内容创新,不断创新产品、提升产业、优化环境而形成的创新主体相互转换、创新内容相互作用、创新投入相互支撑的系统。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根植性、开放性与动态平衡性角度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产生的基础,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把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划分为起步、成长、成熟与更替,并从区域创新主体、投入、内容与产出角度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其次,从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内容与创新产出四大维度,在充分借鉴学者们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包含56个四级指标的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识别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进行预判,并结合判别分析对预判结果进行检验,建立集“阶段预判”与“阶段检验”于一体的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识别的“灰色关联预判——判别分析检验”计量模型。实证应用表明综合模型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我国除港澳台及西藏外的30个省域创新系统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大地区处于成熟阶段,天津、山东、浙江、辽宁等共14个地区处于成长阶段,江西、海南、吉林、内蒙古等12个地区处于起步阶段;且整体呈现出创新阶段与经济水平相匹配、创新要素内部发展不均衡、创新标志性指标区分度高的特征。最后,提出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转换机理及对策。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经典理论与实践发展规律,从系统发展的内因与外因两大角度,提出区域创新系统发展阶段转换的四大机理:基于比较优势的专项突破转换,基于极化效应的集群生长转换,基于溢出效应的引进创新转换,基于协同效应的区域联合转换。并依据阶段转换机理,提出起步向成长阶段转换着重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对策,成长向成熟阶段转换的提升创新转化效率对策,成熟向创新再发展阶段转换的扩展创新发展空间对策。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对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对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与实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并从管理学、经济学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各个企业、金融等部门的领导人,愈加认识到仅靠传统的经验式决策是行不通的,正确及时的预测和由此而产生的可靠的决策,是现代企业
该文对中国轿车工业营销战备作专门研究.在对国内轿车工业加入WTO后的营销环境系统阐述的基础上,用SWOT法分析了中国轿车工业内在优势、弱势和面临的外在机会和威胁,并探讨中
该文站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对城市环境评价,预测和预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给出
该文进行了如下研究:(1)该文回顾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及中国大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演变,用了多种方法预测了中国未来城市化水平和未来大城市数量.(2)回顾了中国大城市公
该文立足于预算约束的视角,以预算软约束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为指导,从分配的角度研究政府与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内部这两个层面的预算软约束的发生机理、危害和解决的作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