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合成色素的同时检测及其对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合成色素在食品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合成色素的快速检测和毒性研究也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中柠檬黄等21种合成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建立了快速准确同时测定食品中红2G等7种合成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方法;同时,研究了红2G、酸性绿S、专利蓝V、喹啉黄、碱性橙和碱性嫩黄O等六种合成色素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主要研究结果有:1.建立了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柠檬黄、苋菜红、靛蓝、胭脂红、日落黄、亮黑、红2G、诱惑红、酸性绿S、亮蓝、偶氮玉红、酸性橙I、碱性嫩黄O、专利蓝V、碱性橙、酸性橙Ⅱ、赤藓红、酸性黄36、酸性红26、酸性红52和罗丹明B等21种合成色素的方法。色谱条件为: C18柱(4.6mm×250mm),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乙腈/0.05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40、410、510和627nm,进样量5μL。结果表明,在2~40μg/mL范围内,各色素检测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75%以上,各种色素的最低检出限为2~10μg/mL不等。2.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食品中红2G、偶氮玉红、酸性红26、酸性红52、喹啉黄、酸性绿S和专利蓝V等七种合成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测定方法。样品经提取、聚酰胺小柱净化、解析处理后,采用XDB-C18色谱柱,以乙腈/0.02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后,在负离子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红2G、偶氮玉红、酸性红26、酸性红52、喹啉黄、酸性绿S和专利蓝V的检出限为0.25~30ng/mL;在0.5~10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在8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3.初步研究红2G、喹啉黄、专利蓝V、酸性绿S、碱性嫩黄O和碱性橙等六种合成色素对HL-7702细胞的毒性影响:六种合成色素作用于细胞培养后,通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进行毒性评价。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各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采用MTT法测定红2G、喹啉黄、专利蓝V、酸性绿S、碱性嫩黄O和碱性橙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表明,这六种色素对HL-7702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MTT值呈现剂量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变化,MTT值均呈现一定的变化。同时,研究表明红2G与酸性绿S、红2G与碱性嫩黄O、红2G与碱性橙的毒性作用均为相加作用。
其他文献
2014年是生鲜农产品电商迅猛发展的元年,生鲜农产品已成为第四大类网上热销产品。水产品的养殖、加工、物流等市场主体都开始注重网销,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大力度推进水产品电子
企业并购是企业成长的两大途径之一,与企业通过内部积累方式发展相比,并购无论在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上都有更强的优势。自19世纪以来,企业并购已经大规模地在世界范围内展
采用追踪研究,用实验室实验和情境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54名儿童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5年后结合教师访谈与评定、同伴提名、儿童自评等方法综合评定这些儿童9岁时的学
考察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儿童在 2~ 4岁间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 ,对 172名儿童从 2岁起进行 2年追踪 ,在被试 2岁和 4岁时 ,分别对他们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引起大便失禁的长期卧床高龄老年病人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68例长期卧床高龄老年病人按肛塞材料种类分为灭菌棉球组(16例)、一次性肛管组(14
以 1 94名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实验法和利克特型态度量表 ,对Festinger和Carlsmith“强迫服从的认知性后果”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 ,并对个体印象整饰水平—自我监控力的差异对
《金匮要略》肺系疾病的辨证论治内容丰富而系统,理法方药具有鲜明的规律和特点。1.首辨虚实,论治以实证为主。2.开创了肺阳虚证的辨证治疗。3.开创益气养阴之“培土生金法”。
<正>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进入高年级,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将喜怒哀乐都挂在脸上,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起来,世界观正在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困惑、快乐,都需要倾诉
外语课堂话语不仅是外语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主要媒介,也是学生外语输入输出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近十年来国内英
利用GC—MS分析惠民凹陷沙四段烃源岩样品,整体研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临南洼陷和阳信洼陷沙四上亚段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高,总体上属于中等—好烃源岩。临南洼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