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颈动脉斑块尤其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有学者已证实了这一点。血流壁切应力对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有何影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验证和探讨。 [目的] 研究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治疗颈动脉斑块及稳定斑块的措施提供进一步的佐证;分析血流壁切应力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1:本研究入选人群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所选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2:应用经皮血管B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并分析其稳定性。3:对研究对象测量双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4: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研究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血流壁切应力的关系。 [结果] 1:低回声斑块组患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患者最多,高回声斑块组次之,无斑块组最少,而总体对象之间高血压史(P=0.311),糖尿病史(P=0.095),冠心病史(P=0.502)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将斑块组分成两个亚组,上述观察对象P>0.05;三组之间脑梗死史(P=0.04)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P=0.021),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P=0.016)。2:三组之间TG比较,低回声斑块组最高,高回声斑块组次之,无斑块组最低,但P>0.05,无统计学差异;三组之间TC比较,同样低回声斑块组TC均值最高,无斑块组值最低。3:缺血性卒中者患侧颈动脉斑块与健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31),而缺血性卒中者患侧颈动脉低回声不稳定斑块明显高于健侧组(P=0.029),有统计学差异。4: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有显著性差异(P=0.002)。5:低回声斑块组的血流壁切应力低于高回声斑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