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的Meta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被证实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临床手段。现阶段对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DAPT的使用时间指南建议为12个月,以减少晚期或超晚期的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对于ACS患者则建议延长DAPT使用时间。新一代的DES改良了血管愈合和再内皮化的特性,并越来越多投入临床使用,有试验表明其临床疗效优于早期DES。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二代和三代DES置入后血管进行观察研究,也发现87%支架术后3个月内新生内膜完全覆盖支架,提示不用延长DAPT应用时间的可能。这些发现进而引发了对DAPT使用时长的讨论。大量临床试验在探索短期(≤6个月)与长期(≥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找出合理的应用时长。对于ACS患者,目前并没有直接的临床随机试验对该人群置入DES后应用DAP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研究,对其置入DES后DAPT的时间选择有待进一步探讨。目的:旨在通过对当前随机临床试验中ACS患者临床愈后的总结和Meta分析,评估ACS患者在置入DES后不同DAPT治疗时间的临床疗效,进而推测出更为安全有效的DAPT使用时间。方法:通过参考《医学科研方法》与Cochrane推荐的针对临床治疗的Meta分析方法制定了试验方法。对Pub 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万方和中国知网,自2002年1月至2015年2月的文章进行检索。并制定筛选标准,试验须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主题为置入药物释放支架后使用双联血小板治疗的时长,并包含ACS患者的亚组数据,符合所有标准的试验纳入此Meta分析中。通过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分析和数据整理,列出病人数量、试验类型、随访时长、试验分组等试验特征。并在进行异质性检验后,合并分析短时间DAPT组与长时间DAPT组缺血事件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对DAPT使用时间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试验共涉及病人14471名,其中ACS患者6199名,占患者人数的42.8%。7236名患者接受短期DAPT治疗(≤6个月),7235名患者接受长期DAPT治疗(≥12个月),其中ACS患者各占42.6%和43%。对试验进行异质性检验得到I2=0%和I2=30%,异质性较小,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后的综合效应。对ACS患者短期(≤6个月)与长期(≥12个月)DAPT不同使用时间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缺血事件发生率组间P=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事件发生率组间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短期或长期使用DAPT对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缺血事件的发生无影响,但对出血事件发生率有影响。延长DAPT使用时间,增加了出血风险。鉴于本试验采纳有限的试验信息,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明该结论。结论:对于ACS患者的DAPT使用,延长DAPT使用时间对缺血事件可以认为无影响,但增加了出血风险。从治疗安全性考虑,短期DAPT组对ACS患者优于长期使用DAPT。但鉴于当前有效的试验信息,需要更多临床随机试验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城市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降低该病死亡率的方法依然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应用的各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