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便秘全球发病率约为14%,其中慢传输型便秘(STC)占慢性特发性便秘4种亚型之首,其主要特点是结肠运输缓慢、大便通过时间延长,伴或者不伴有腹胀、大便干燥。研究表明,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的减少、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异常在STC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eta分析显示新型5-HT4受体激动剂-普卢卡必利,有利于缓解慢性单纯性便秘,但对于STC的治疗证据仍显不足;非药物疗法,包括经皮电刺激、骶神经电刺激、粪菌移植等,操作复杂,临床难以普遍开展;手术治疗的复发率较高。而中医药治疗便秘有着悠久的历史,养阴润肠方是肛肠病专家朱秉宜教授治疗STC的经验方,临床疗效好。为进一步阐明其机制,本课题围绕养阴润肠方对ICC细胞和水通道蛋白3、9的影响展开研究,为更好地传承应用名医验方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在动物水平,观察养阴润肠方对STC模型小鼠结肠组织SCF、c-kit表达量的影响、ICC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水通道蛋白3和9(AQP3/9)表达量的影响;2.在细胞水平,观察养阴润肠方对于ICC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ICC胞内Ca2+浓度的变化。方法:1.通过复方地芬诺酯片建立STC小鼠模型,运用ELISA、免疫组化、qPCR、Western Blot观察小鼠结肠组织SCF、c-kit表达量的差异,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组织中ICC超微结构的差异;2.运用免疫组化、qPCR、Westet Blot观察小鼠结肠组织AQP3和AQP9表达量的差异;3.采用酶解法获得ICC,免疫荧光鉴定,观察养阴润肠方对ICC增殖的影响;4.通过流式细胞分选获得纯化ICC,免疫荧光双染鉴定ICC,Ca2+荧光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结肠ICC胞内Ca2+浓度。结果:1.通过复方地芬诺酯片成功建立STC模型小鼠,经养阴润肠方干预后,STC小鼠的粪便总量、粪便含水率增加(P<0.05),结肠传输速率加快(P<0.05);2.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养阴润肠方干预后,STC小鼠的血清SCF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SCF、c-kit的表达量均增加(P<0.05),并且损伤的ICC超微结构得到部分修复;3.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养阴润肠方干预后,STC小鼠结肠组织中AQP3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AQP9的表达量升高;4.单纯酶解法获得ICC,经养阴润肠方含药血清和直接给药的不同方式,均未能观察到养阴润肠方促进ICC的体外增殖;5.流式细胞分选获得纯化ICC,免疫荧光双染鉴定,经养阴润肠方水煎剂干预后,发现ICC胞内Ca2+浓度增加(P<0.01)。结论:1.养阴润肠方可以缓解STC小鼠的便秘症状,增加粪便总量和粪便含水量、促进肠动力的恢复;2.体外培养ICC,未观察到养阴润肠方直接促进细胞增殖,因此推测养阴润肠方在体内恢复结肠ICC细胞数量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恢复SCF/c-kit通路而实现的,而并非直接作用于ICC;3.养阴润肠方可以增加ICC胞内Ca2+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从功能学角度解释了养阴润肠方可能影响ICC的起搏功能;4.养阴润肠方可以降低STC小鼠结肠组织AQP3、升高AQP9的表达,影响肠道水液代谢,增加粪便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