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用户人群对网络通信的带宽速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毫米波在大气中的额外衰落低,频谱资源丰富等优良特性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显著提高网络带宽速率,毫米波通信的未来已是十分明朗。由于人口密集、用户通信需求量大,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频谱资源采用了室外微小区基站通信。室外微小区的覆盖范围小能精确预测无线电波特性,为移动通信微小区的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本文基于SBR/Image方法对室外微小区环境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了大学校园、住宅小区和商务办公区三个典型场景下的室外微小区毫米波电波传播特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概述了室外微小区环境下39GHz毫米波频段传播特性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详细地介绍了室外毫米波、室外传播模式和基站通信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室外场景下无线传播机制的原理、微小区的预测模型这些理论基础。简要地说明了测量系统及测量流程。2.基于SBR/Image方法实现室外微小区环境建模仿真,对室外微小区环境的电波传播特性进行研究。解析射线追踪模型算法的各个模块,详细阐述算法中每个模块的原理。最后对室外电波传播特性预测算法参数计算,基于已知参考文献的实际测量环境建模仿真了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3.首先选取场景是微小区环境下校园场景,该室外微小区场景的特点是植被覆盖面广、建筑物高度低且间距较大。通过建模仿真,分析毫米波39GHz频段在接收功率、植被覆盖对接收功率影响、路径损耗和时延扩展电波传播特性。4.基于实际测量值和结合计算机仿真实现,研究某典型住宅的电波传播特性。该住宅小区的环境特点是建筑物平均高度和间距均高于校园环境,植被是以草坪为主,高度较矮。测量在视距和非视距条件下住宅小区的的接收功率和时延扩展,再利用仿真值和测量值相对比验证,然后进一步仿真分析了在39GHz毫米波频段下的电波传播特性。5.仿真分析了微小区环境中的商业办公区场景。该场景中建筑物高度较高,植被覆盖率少,因为建筑物间距很小易形成城市峡谷。通过仿真结果和文献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有效性。在仿真基础上对比分析了39GHz在时延扩展和路径损耗方面都优于25GHz和60GHz的毫米波的传播特性,分析了在不同天线高度下和有无植被覆盖对其传播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