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天琴文化的音乐特征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cnyy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琴是壮族中布偏与布傣支系所使用的特有的弹拨类弦鸣乐器,在壮语俗称鼎叮(壮文:den,越南文:then),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边境的峒中、宁明和龙州等地。因其形制、音色独特,历史悠久,常被用于各种文艺类演出,而其中广受学者们和大众们喜爱的要属龙州天琴。龙州天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州享有“中国天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的美誉。本文从研究背景、现实及理论意义和目标着手,将研究范围具体到龙州天琴,选取天琴起源文化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板池屯作为调查地点,通过田野调查来获取研究资料,然后再综合文献法来对获得的资料进行进一步探析,并结合当前已有的传承、创新方法和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来探讨龙州天琴的音乐文化如何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展。本文龙州天琴文化的音乐特征以龙州天琴音乐的曲谱编排、弹奏演唱和传承创新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认为龙州天琴地方特色独特而浓郁具有代表性,其音乐文化特征具有少数民族乐器文化共性中的特性。从龙州天琴的形制入手,分析出龙州天琴音乐文化的特征,即在演奏与演唱形式上多样、形态差异对比鲜明,且从传统和现代曲目的曲式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特征的共性,两者自身有特色的节奏、节拍和音阶,在表现内容和演绎方式上,不仅保留了自身特色,还吸收了越南侬、岱两族的特色,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表演风格。龙州天琴音乐文化的特征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形式发展的特点。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龙州天琴应该保留现有的独特的音乐特征,不受商业化影响的前提下将民族艺术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融合,才能使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世代传承。
其他文献
<正>近日,不断从新闻中看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引起了地球南北极冰盖融化加剧,极地将逐渐缩小,从而使生长在南北极圈内的动物濒临着生存的威胁。我于感慨之余,更增添了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先生经常性地出现舌上长疮的症状,或舌尖,或舌的两侧,每次持续一周以上,疼痛难忍。起初,王先生以为是吃太多辣椒上火的缘故,但停吃辣椒后依然不见有
针对基于预共享密钥的有线局域网(LAN)安全关联方案中交换密钥建立过程的通信浪费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AN安全关联方案。该方案通过对基于预共享密钥的鉴别及单播密钥协商
作者积极探索微信思维与学校工作的融合之道,提出了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三大机制(动力机制、人力机制和运行机制)和四条策略(主动推送、拓展空间、多维展示、服务细微)。
本文通过构造一个文化资源的分层结构框架,相对简便地解读了惠州的文化竞争力源泉和核心,为正在进行的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比较有效的分析思考的工具。
刘勰的文道观是对文道关系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其一方面认为文原出于道,以论证文的合法性与重要性,一方面又认为文返原于道,以确立文的标准与规范,最终用意则在提倡儒家的为文
黄色新闻起源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对世界新闻发展的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在网络新闻高度发展的今天,黄色新闻有再度抬头的趋势,新闻从业者应该警惕它的消极影响。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与水资源锐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农业生产中消耗量越来越多,微润灌溉和交替灌溉等节水技术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该研究在
<正>本文以肖邦的《第一钢琴叙事曲》为探讨对象,试图从音乐体裁阐释的角度和作品本体分析的角度来诠释其浪漫主义风格。肖邦的这部钢琴音乐作品出版于1836年6月,其创作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