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一类食源性病原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感染宿主后,既可以释放一些毒素,如志贺毒素,又可以紧密地黏附在宿主的肠粘膜上,并由III型分泌系统(T3SS)的介导,将肠上皮细胞膜穿孔,损坏微绒毛结构,造成黏附与擦拭(Attaching and Effacing,A/E)损伤。这些过程都可导致严重的感染症状,如腹痛、腹泻,出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27017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类食源性病原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感染宿主后,既可以释放一些毒素,如志贺毒素,又可以紧密地黏附在宿主的肠粘膜上,并由III型分泌系统(T3SS)的介导,将肠上皮细胞膜穿孔,损坏微绒毛结构,造成黏附与擦拭(Attaching and Effacing,A/E)损伤。这些过程都可导致严重的感染症状,如腹痛、腹泻,出血性肠炎,进而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甚至死亡。包括T3SS在内的多种分泌系统,存在于诸多革兰阴性病原菌中。这些分泌系统通过在细菌的膜上组装出跨膜运输通道,将行使不同功能的特异性底物转运出胞外,来完成各种生物学过程。在革兰阴性细菌中普遍存在的Hcp(溶血素共调节蛋白)不含信号肽,却又被外向分泌。研究表明,作为新型分泌系统,Ⅵ型分泌系统(T6SS)负责特异性转运该蛋白。在如霍乱弧菌等诸多病原菌中,将T6SS或者hcp敲除,均可导致相应的突变株毒力减弱。而铜绿假单胞菌可凭借由T6SS介导的抗细菌生长能力,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生存优势。作为毒力因子等的分泌通路,T6SS对于病原菌致病性的作用和意义仍需深入研究。为了从T6SS的角度,更深入地阐明EHEC的致病机制,我们以O157:H7型EHEC的参考菌株EDL933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性比对,在其基因组上的毒力岛(O-island)上发现了T6SS的典型编码基因簇,找到了约13个核心组分的编码基因。随后,我们界定出该基因簇的具体范围,从z0243到z0275,含32个ORF,全长为36.5 kb。在主要基因簇外还另发现z0706和z0707分别为hcp和vgrG的同源基因。我们通过构建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结合细菌学实验,从多方面阐述了T6SS的生物学特征,并总结出T6SS与EHEC致病性的关系,包括:1、利用λRed同源重组法构建了ΔT6SS,研究发现,ΔT6SS在生长速率、迁移能力等的方面相比于野生型(WT)并无明显不同。随后,通过LC-MS/MS检测WT与ΔT6SS的分泌蛋白组分并加以对比分析和实验验证,我们鉴定到T6SS新的底物:Z1921。通过详细地生理生化检测,我们发现,Z1921(以后命名为KatN)为Mn-过氧化氢酶,可分解H2O2,有助于细菌耐受由H2O2引起的氧化应激。无论是否外加终浓度为1 mM的H2O2,在对数期,RpoS和OxyR都可正调控katN的转录,维持KatN在细胞内的含量。2、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如37℃、25℃、pH 5.5、pH 8.1和2%NaCl等)或更换培养基(如LB、M9CA和DMEM等),都不能将T6SS的活性再提高。然而H-NS可抑制由水平基因转移而获得的基因的转录。通过转录组测序,我们比较了Δhns和WT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发现在Δhns中,有954个基因转录水平出现差异,其中78%的基因转录水平提高,包括T6SS的相关基因。该结果得到了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的证实。3、在以BALB/c为小鼠模型的感染实验中,我们发现被ΔT6SS感染后,小鼠的生存水平明显高于WT组,说明T6SS与EHEC对小鼠的毒力有关。相比于WT,在对数后期,Δhns的生长开始放缓,到平台期时,细菌密度也较低,提示其需要更多的资源来使更多基因得以表达。在Δhns的基础上,无论是否敲除T6SS编码基因簇或katN,细菌对小鼠的毒力没有明显改变。提示Δhns为高毒株。当被鼠巨噬细胞吞噬后,T6SS相关基因及katN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当敲除hns后,这种提高幅度更大。若在此基础上再敲除T6SS编码基因簇或katN,则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几乎无法生长。这提示我们,当被鼠巨噬细胞吞噬后,EHEC通过激活T6SS来维持生存。同时,在被吞噬后,细菌的rpoS表达上调,说明此时细菌面临的氧化应激水平增高。综上所述,在感染小鼠时,T6SS与EHEC对小鼠毒力的发挥有关。特别在感染初期,当被鼠巨噬细胞吞噬后,EHEC可通过RpoS感知因“呼吸爆发”而增强的氧化应激(如H2O2浓度升高),提高katN的表达水平,随后KatN被T6SS转运出细菌胞外,来改善EHEC的生存环境,维持其在巨噬细胞内的生存。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EHEC致病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加深了对EHEC致病性的认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开发等,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Ikaros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正常造血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细胞中Ikaros能发挥肿瘤抑制或肿瘤促进作用,但是它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我们的研究显示:用RNA干扰技术在细胞内沉默热休克蛋白90(Hsp90)或在AML细胞内使用Hsp90抑制剂STA-9090后,细胞内Ikaros的蛋白表达均发生下调;同时我们发现STA-9090引起的细胞内Ikaros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各项需求,市场上涌现出各种综合性建筑,从而人防工程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反之,人防工程技术的融合也是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在人防项目中实现战备、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兼顾平时使用和战时防护。本文对平战结合理论在人防工程中的优化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近十年来,上海中学音乐教研组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引入并发展钢琴即兴弹奏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实践证明,即兴弹奏对提升学生钢琴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意能力和表现热情,最终促进音乐学习的良性循环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在钢琴教育中引入即兴演奏的实践2018年9月22日下午,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上中杯"钢琴赛十周年庆典音乐会正在上演,演奏者们均为业余钢琴学生。当即兴演奏板块
近年来,肉羊产业飞速发展,但是生产过程中妊娠母羊经常会出现流产、早产等现象,严重影响母羊的健康及繁育能力,对养羊产业造成较大影响。造成妊娠母羊流产和早产的因素较多,而且一般为多种致病因素共存。针对母羊流产应提前预防、全面分析及合理用药,科学有效地防治母羊流产、早产,将损失降到最低。
目的钒是人体的一种微量元素,由于钒的化合物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和低毒性,使得其在生物和医学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我们的团队对二氧化钒(VO2)纳米涂层的生物适应性、成骨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了探究。内容和方法利用磁控溅射技术,以医用钛金属作为基底制备全新的二氧化钒纳米涂层。在体外实验中,利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进行Live/Dead染色、鬼笔环肽/DAPI染色、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
和易性主要是指混凝土易于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并获得质量均匀、结构密实的混凝土的一种基本特性,而耐久性则是混凝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能够长期保持外观完整性与良好功能性的一种能力,这两种特性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指标。尤其在近几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建筑、道路、桥梁工程对混凝土的需求量日渐增大,在这种形势之下,对混凝土和易性与耐久性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及时查找出影响混
以深海鱼胶原蛋白和水果酵素为原料,添加山楂汁、苹果汁、低聚半乳糖、L-苹果酸、柠檬酸、三氯蔗糖等研发出一款营养丰富、酸甜可口的胶原蛋白酵素饮品。通过工艺优化得到的最佳配方:深海鱼胶原蛋白5.0%、水果酵素5.0%、山楂汁1.0%、苹果汁0.6%、低聚半乳糖0.3%、L-苹果酸0.08%、柠檬酸0.08%、三氯蔗糖0.005%。此外,通过体外消化率试验和抗疲劳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胶原蛋白酵素饮品的相关
随着航空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涡轮叶片载荷逐渐增大,导致端部二次流动损失的占比显著增加,因此有效的降低端部二次流动损失是提高涡轮效率的关键所在。非轴对称端壁技术通过重新组织端部二次流动结构,可以有效的抑制二次流相关损失,在实际中已经得到应用。然而目前对于端壁造型改变流动结构进而影响损失来源的相关机制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对端部主要漩涡结构与不可逆损失来源之间的关系展开细致分析。此外,由于缘板间隙贯穿于整个
潜艇艇体结构的声学优化设计是进一步提高潜艇的声隐身性能,更好地发挥潜艇战略作用的有效手段。以往针对艇体内部对称结构如环筋、隔舱壁等对艇体的振动声辐射影响已经开展了一定的研究。而对整艇声振耦合特性影响显著的非对称结构如推力轴承基座等的研究、特别是对相关影响机理的研究不足。本文围绕艇体非对称、非均匀结构对螺旋桨激励下桨-轴系-艇体水下声振耦合特性的影响,综合应用了解析、半解析、数值以及试验方法,建立了
在实际工程中,材料的断裂破坏行为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何对材料的断裂行为进行模拟一直是工程界的重要课题。材料的断裂行为具有多尺度特征,宏观断裂决定于细观结构。离散虚内键(DVIB)认为材料由任意形状的键元胞组成,能有效地描述材料细观结构。初始DVIB只考虑了材料的超弹性,还不能应用于更广泛的断裂模拟。本文对DVIB进行扩展研究,在DVIB中考虑了弹脆性、弹塑性及热力耦合效应,并在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