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CL/PEG),通过提高PCL/PEG共聚物的环境敏感性,改善PCL/PEG共聚物用作药物递送载体时的药物控释性能,增强载药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本文合成了PCL嵌段含有二硫键的氧化还原敏感型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PEGMA-PCL-SS-PCL-PEGMA(SPCE))。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SPCE进行表征,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LPSA)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聚合物自组装纳米粒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形貌、尺寸、药物负载性能、药物释放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以及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控性;SPCE能够在水中自组装成粒径约为70 nm的球形纳米粒;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测得聚合物的CMC值约为7.6 mg/L。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在10 mM谷胱甘肽(GSH)环境中,SPCE载药纳米粒释放药物的速率较无GSH时明显提高。本文还合成了含有二硫键和腙键的氧化还原与pH双重敏感型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mPEG-Hy-PCL-SS-PCL-Hy-mPEG(SCHE))。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1H-NMR、GPC对SCHE进行表征;采用芘荧光探针法、TEM、LPSA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SCHE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性能及药物负载性能;研究了GSH和/或pH值对SCHE纳米粒的粒径及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以人宫颈癌(Hela)和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系为模型细胞系,研究了SCHE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摄取、敏感性对细胞内药物释放的影响以及载体的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SCHE在水环境中能够自组装成粒径约为100 nm的球形纳米粒,CMC约为10 mg/L;在弱酸环境和/或谷胱甘肽(GSH)作用下,纳米粒的粒径分布会变宽,粒径呈现变大趋势;与单一敏感性作用相比,弱酸性和GSH的共同作用,能够更显著的提高载药纳米粒的释药速率。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经GSH预处理的细胞,核内荧光强度明显变强,说明肿瘤细胞的高GSH浓度微环境,能够加速载药纳米粒中药物的释放,进而提高药物进入到细胞核的量。细胞毒性试验表明,SCHE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而负载阿霉素的SCHE纳米粒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