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异刺激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我们不由自主地注意,这种非随意注意有助于个体及时应对外界潜在的危险信息。诸多研究证实这种由新异刺激引起的注意转移会对行为产生影响,表现在被试对靶子的反应时增加,命中率下降。这一现象已在听觉、视觉单通道以及跨通道的行为和脑电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研究普遍认为偏差干扰现象是由于新异刺激引起了非随意注意定向造成的,早期的理论解释强调刺激小概率和新颖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干扰是自下而上刺激驱动和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自下而上刺激驱动的作用一直被广泛认同,而认知控制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注意转移和重新定位过程。对于各种解释非随意注意中偏差干扰的理论,我们比较认可Parmentier等人提出的提示信息观,该理论既全面的阐述了偏差干扰产生的条件,又补充了靶子与干扰项之间提示信息的作用。理论认为只有提示信息存在时,新异刺激的出现才会激活认知系统,从而对随后无关干扰信息的变化产生认知期望。研究一和研究二验证和完善了提示信息观的理论,其中研究一验证了提示信息观中提及但未证实的“认知期望”的作用,而研究二则细化了“提示信息”的三种功能,并证实事件提示功能更为重要。研究三结合认知控制探讨对偏差干扰调控作用,系列研究发展了提示信息观,并使用ERP技术揭示了认知控制对偏差干扰调控的神经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Parmentier等人认为新异刺激对注意的捕获不仅是刺激新颖性和小概率的作用,还有来自认知系统的期望和知觉痕迹冲突的作用。提示信息观虽整合了认知期望观和知觉焦点假说,但并没有直接验证认知期望的作用。研究一考察听通道Oddball干扰范式下的偏差干扰效应和偏差后干扰效应,结果发现不同认知期望水平会影响偏差干扰和偏差后干扰效应。在提示信息的条件下认知系统产生预期,认知期望冲突将导致行为受损,而认知期望相符则行为获益。对偏差干扰和偏差后干扰的考查充分验证了认知期望的作用。提示信息观强调了“无关刺激”或“无关属性”与靶子间存在某种信号提示关联,分析发现提示信息可以分为三种:时间提示、事件提示和时间事件提示。研究二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听视跨通道和听通道下的偏差干扰现象,验证了提示信息观点,并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细化了提示信息的功能,进一步证实事件提示功能比时间提示功能更重要。提示信息观认可自上而下加工过程对偏差干扰的影响,但偏差干扰如何受自上而下认知调控还存在争议。研究三探讨视觉工作记忆负载对听觉偏差干扰的调节机制,考察无关声音刺激的抑制过程是否需要消耗注意资源。研究结果证实来自无关声音刺激的抑制过程需要消耗注意资源,且不管是在无预测性还是有预测性的外周视线索条件下,随着视觉工作记忆负载的增加,无关声音刺激变化引起的偏差干扰效应将重新出现或增强。在行为实验的基础上我们采用ERP技术,考察了认知控制调节偏差干扰效应过程的神经机制。当视觉工作记忆负载使得偏差干扰效应增加时,这种调控过程的神经机制与SanMiguel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这说明听视跨通道中工作记忆调控偏差干扰的神经机制并不会因为无关信息与相关信息间冲突竞争增强而改变。在此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完善和发展了提示信息观,我们认为不管是跨通道还是单通道下,当认知负载与选择注意任务间存在资源竞争,且无关刺激与目标的加工过程存在冲突时,非随意注意转移的抑制过程将消耗注意资源,认知负载增加会使得干扰效应增强。也就是说如果不同感觉通道信息加工的时间或事件关联非常紧密,无关刺激与目标的加工过程仍存在重叠,那么在工作记忆负载下,干扰效应很有可能仍存在甚至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