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等哺乳动物和植物的各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利用这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我国12省、市、自治区及美国的共28株不同致病力的大丽轮枝菌进行了分子指纹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建立了稳定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研究以28份大丽轮枝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对ISSR反应程序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了一套应用体系和应用程序。本研究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为:25μl体系中含有1×Buffer(KCl 10mM、(NH4)2SO4,8mM、10mM Tris-HCl(pH9.0)、NP-40)、2.0mM Mg2+、200μMdNTP、ISSR-Primer 0.2μM、20ng模板DNA、1.5UTaqDNA聚合酶。反应程序为第一个循环:94℃3min、退火温度1min、72℃延伸1.5min,后35个循环为94℃30sec,退火温度1.5min,72℃延伸1.5min,最后一个循环完成后,在72℃延伸7min,然后在4℃保温。 2.本实验证明在真菌大丽轮枝菌中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是普遍存在的。 3.从加拿大购进的Set#9的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4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ISSR引物。用14个ISSR引物在标准值为10以下时将28个菌系分为两个类群:ISG1,ISG2;在标准值为6以下时,将28个菌系分为7个亚群:SISG1,SISG2,SISG3,SISG4,SISG5,SISG6,SISG7。结果表明,ISSR多态性与致病能力强弱有关,说明致病能力的强弱可能是由位于重复序列之间的基因决定的;另外,亲缘关系及致病力与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