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血吸虫病是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发病率在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得到了较好控制。其发病率近年有所上升,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慢性肝纤维化是危害患者健康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该病在全球74个国家流行,有6亿多人口受到威胁,2亿多人口受到感染,抗血吸虫药物有效杀虫后,肝纤维化仍继续进展。本课题旨在探讨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纤维化肝组织中I型胶原、III型胶原、α-SMA、TGF-β1、TβRI、Smad2/3、Smad4和Smad7的表达状况及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清洁级6~8wk龄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血吸虫尾蚴腹部贴附法制成动物模型,正常组未予处理。各组小鼠均给予常规饮食。造模后4wk、6 wk、8 wk和12 wk分批处死2组小鼠且称肝脾体质量,取部分肝组织做病理学观察,HE染色和猩红染色,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I型胶原、III型胶原、α-SMA、TGF-β1、TβRI、Smad2/3、Smad4和Smad7在各组的表达状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6~12wk模型组小鼠肝质量均增高(P均<0.01);4~12wk脾质量和肝指数均增高(P均<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增强趋势。4~12wk模型组肝组织中TGF-β1、TβRI和Smad2/3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8wk和12wk表达最高;4~12wk模型组肝组织中Smad4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它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而逐渐下降;Smad7仅8wk表达增强(P <0.01)。4~12wk模型组小鼠肝组织I型胶原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I型胶原的整体表达量高于III型胶原。6~12wk模型组小鼠肝组织III型胶原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6wk表达最高,8wk表达量开始下降。4~12wk模型组α-SMA高于对照组, 6~12wk的表达显著增强。肝质量、脾质量、肝指数、TGF-β1、Smad2/3、TβRI、I型胶原、α-SMA表达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α-SMA的表达与TGF-β1、TβR1、I型胶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用血吸虫尾蚴腹部贴附法制成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动物造模成功;2.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TGF-β1、TβRI和Smad2/3的表达明显增强,在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起着主要作用;3.Smad4可能主要在日本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的早中期发挥效应;4.Smad7在8wk表达一过性增强,可能是TGF-β1/Smads信号途径的反馈性激活的结果;5.血吸虫病纤维化肝组织中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产生增多,其中以I型胶原为主,III型胶原仅在肝纤维化的早期升高,到中晚期开始下降;6.日本血吸虫病性纤维化肝组织中6~12wk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从而使胶原产生增多。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受TGF-β1/Smads信号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