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讨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下丘脑细微结构变化,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学客观评价资料。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高血压患者40例,其中伴睡眠障碍患者20例为共病组,不伴睡眠障碍患者20例为对照组。运用DTI技术获得两组患者下丘脑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采用t检验及Spear man等级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的FA值、ADC值差异,评价共病组病程与FA值和ADC值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共病组与对照组组间下丘脑参数比较,共病组FA=0.31±0.11,对照组FA=0.50±0.12,P=0.000,发现共病组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ADC=1.84±0.73,对照组A DC=1.45±0.41,P=0.045,在共病组中的ADC值是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病程与FA值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0.659,P=0.002,说明共病组病程与FA值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共病组病程与ADC值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0.546,P<0.001,说明共病组病程与ADC值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性(P<0.05)。共病组随着病程的延长,下丘脑的FA值呈减小趋势,ADC值呈增加趋势。结论:DTI技术在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中,对伴有睡眠障碍与不伴有睡眠障碍者参数表现出差异性,可以为临床针对高血压患者伴有睡眠障碍者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为高血压病的精准治疗提供影像学客观诊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