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辐射监控网络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充斥了越来越多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于人体有着潜在的危害,有必要去监测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将其反馈给监测者。考虑到电磁辐射的密集型和广泛性,采用传统的有线网络难以进行有效地监测,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SensorNetwork)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实现不同节点间的通信,较好地监测一定环境内的无线辐射,并且具有自组织性和可扩展性,适合电磁辐射的监控。因此,本文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辐射监控领域,提出了无线辐射监控网络。本文主要探讨了无线辐射监控网络的系统架构、网络拓扑结构、物理层节点和无线网关的硬件设计与调试,并提出了适用于无线辐射监控网络的随机接入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nAccessControl)协议,最后研究并实现了定位算法。   无线辐射监控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具有辐射监控功能,可以监测周围环境中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本文首先讨论了网络的系统框架和协议体系设计过程,并提出了三层网络拓扑结构。该网络结构是基于簇的拓扑结构,簇内综合采用了星形结构和Mesh结构,可以有效覆盖较大区域、支持密集的节点分布,并具有较好的拓展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独立开发并设计了无线辐射监控网络的物理层,包括电磁辐射监测节点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无线网关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定位模块的设计。经过调试,物理层节点之间可以有效传输数据、稳定工作。   此外,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辐射监控网络的随机接入MAC协议——R-MAC协议。与传统的握手机制相比,R-MAC协议旨在简化接入流程,减小协议的冗余度。该协议通过引入随机接入阶段和分配传输阶段,综合了竞争类和分配类协议的特点,可以较好应用于无线辐射监控网络中。利用OPNET软件对该协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R-MAC协议与传统的竞争类协议相比,网络吞吐量得到了较好提升并且改善了延时性能。   本文还介绍了应用层设计,包括应用层软件的设计过程和定位技术的研究。应用层软件是基于.NET平台的C#语言开发,可以实现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功能。对定位技术的研究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定位技术采用MDS-MAP算法和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的测距技术。详细分析了MDS-MAP算法和RSSI测距技术,并利用Matlab对该算法进行了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连通度较好的网络中,该算法具有较好性能,定位误差较小。本文在应用层软件中实现了定位算法,并结合系统硬件,在实际环境中测试定位效果。实测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定位误差主要由信道衰减引起。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关注的增加,水声通信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海洋环境和陆上环境的大不相同,适用于陆上的许多通信技术,应用于水声通信时性能会有所下降。此
国际电信联盟于2006年2月发布G.993.2VDSL2协议标准,标准已相对成熟。VDSL2通过扩展频谱至30MHz,在与用户距离1千米接入VDSL2技术,能实现下行100Mbit/s以上的高速数据传送,满足用
在信息数字化的今天,数据急剧膨胀给通信系统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课题研究的级联空时码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系统
随着无线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固定的频谱分配方式导致频谱利用率低的问题日益显著,并逐渐成为无线通信发展的物理瓶颈。认知无线电技术的适时提出,有效的解决了频谱利用率低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