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细粒氧化煤表面疏水性,改善浮选效果,选取了三种含有相同亲水头基、不同疏水尾链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C12EO15)、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醚(AC-121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15)。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溶液pH值、Ca2+强度对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氧化煤表面吸附性能的影响。结合吸附动力学模拟、FTIR、吸附量测定、Zeta电位测定、浮选实验,综合对比了三者在氧化煤表面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疏水尾链结构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氧化煤表面的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三种表面活性剂在氧化煤上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三者的吸附过程均与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契合,三者在氧化煤上的吸附类型均为单层吸附。(2)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三种溶剂初始浓度的增大,氧化煤对其吸附量及精煤产率均提高,C12EO15可以显著增强氧化煤表面疏水性,浮选精煤产率由49.39%升至84.83%;NPEO15次之,精煤产率最高可达81.14%;AC-1215对氧化煤的吸附及可浮性改善效果一般,精煤产率最高达到58.58%。(3)不同浓度的C12EO15、NPEO15吸附于氧化煤后,煤表面的Zeta电位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AC-1215吸附于氧化煤后,会使煤粒Zeta电位值增大,这种现象是由于AC-1215分子在水中质子化并吸附于氧化煤而产生的。(4)分析氧化煤吸附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发现随着三者在氧化煤上吸附量的增大,煤表面的疏水性基团量也随之增多,氧化煤的疏水性因而增强。(5)测量了氧化煤在不同溶液pH值下对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及其表面电位并对其进行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均为50mg/L),酸性溶液环境可抑制C12EO15、AC-1215在氧化煤上的吸附,但对NPEO15的吸附量影响不大。而碱性溶液环境可促进三者在氧化煤上的吸附,尤其以AC-1215的吸附量增幅最大。(6)研究了Ca2+离子强度对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Ca2+浓度的升高,C12EO15在氧化煤上的吸附量也逐渐增加;NPEO15在氧化煤上的吸附量随Ca2+浓度升高变化不大;Ca2+浓度的升高,可以显著增强AC-1215在氧化煤上的吸附量。(7)结合吸附三种表面活性剂后氧化煤的浮选精煤灰分,测定了三种表面活性剂分别在高岭石、石英、方解石上的吸附量,结果表明三者在三种矿物质上的吸附量大小为:高岭石>石英>方解石,且NPEO15在矿物质上的吸附量最大,吸附选择性最差。C12EO15在矿物质上的吸附量相对较少,吸附选择性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