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产生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山西票号自产生之日起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曾在很长时间内“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它与账局、钱庄、当铺、新式银行等一起构成中国近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票号从兴起、不断发展壮大到最后的盛极而衰,历时长达百余年。这期间山西票号历经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多次战火的纷扰,几次收庄撤庄。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山西票号的业务种类和规模、分布地域等方面都达到极盛,山西票号在庚子之乱中仍能恪守信用更使其社会信誉大增,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当时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而作为旧中国金融业代表之一的山西票号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而无法适应新的历史趋势,最终在辛亥革命后迅速走向没落。本文试图研究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1894~1911)山西票号的发展与变化,且将山西票号与同时期的钱庄、南帮票号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说明这一时期山西票号的发展特点和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并在这一大背景下探讨山西票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现代金融业的启示。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整体安排如下:第1章是引言。这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研究思路和创新点,同时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山西票号的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并做简单评述,其中的有些观点也为本文所引用和借鉴。第2章是山西票号概述。本章简要介绍了山西票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山西票号的组织经营制度和资本结构、身股制、信用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第3章是山西票号发展的极盛时期(1894-1911)。这一章先是介绍了山西票号发展的四个阶段,然后主要论述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即山西票号发展的极盛时期,山西票号在汇兑业务、借贷业务和新式业务以及分布地域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并与1894年之前的山西票号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由于山西票号诞生于封建社会晚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山西票号要开展业务必然会与封建官吏发生关系,因此本章还讨论了山西票号与清政府关系的演变,分析山西票号在汇兑公款、清末的财政危机和公债发行中所起的作用。第4章山西票号繁盛背后的危机。这部分阐述了这一时期山西票号在取得空前发展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危机。日益发展壮大的钱庄和19世纪末兴起的新式银行、官银钱局号在公款汇兑等业务领域不断的排挤票号,使票号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19世纪末的经济危机又使市场动荡、工商业萧条,票号倒账累出,陷入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在银行竞争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票号中的有识之士提出合组大银行的改革主张,但却终因总经理的顽固守旧而宣告失败,票号的发展还面临着体制危机。在分析竞争危机和信用危机时,还将山西票号与同时期的钱庄和南邦票号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更好的说明这一时期山西票号的发展状况。第5章结论和启示。这部分总结了山西票号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以及山西票号的极盛发展与迅速衰落带给我国现代金融业的教训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