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段,也是认知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隐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许多学者从多种角度来阐释隐喻。尽管目前已有大量有关隐喻方面的理论,但关于隐喻理解的机制的研究仍不完整。某种程度来说,所有这些理论都指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但又都存在局限性。直到后来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了关联理论,并将隐喻理解置于认知语用框架下,人们认识到隐喻理解不仅是一个语用手段,也是一种认知行为。在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首次提出关联理论,试图从人类的认知领域来研究人类的交际。关联理论被广泛应用,比如文学、翻译、应用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领域。考虑到国内外对隐喻的研究的情况,不难发现许多学者致力于从各个方面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隐喻。也有学者开始研究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从某个单一的方面研究,几乎还没有人结合关联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隐喻作出透彻全面的研究。本篇论文是一个尝试性研究,应用关联理论对《飘》中的隐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这本经典小说中的隐喻,作者想证明对于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研究,关联理论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作者希望通过从认知语用角度研究《飘》中的隐喻来拓展这部经典小说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此外,把关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来研究隐喻,可以为这部小说,乃至其他文学作品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本论文共五章,前三章主要是对隐喻和关联理论的相关研究的综述。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隐喻研究的文献综述,包括隐喻的定义、发展和分类。第三章是本论文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关联理论的主要概念,认知语境的相关知识,以及从关联理论方面对隐喻的解读。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通过从小说中选取合适的例子,运用关联理论分析和理解《飘》中的女人隐喻,并且对语境效果作出合理的解读。最后,作者在第五章做了总结,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建议。结合关联理论来研究《飘》中的女人隐喻,可以丰富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使读者对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创作心理有更好的把握。本研究结合关联理论研究这部经典著作中的隐喻,是很好的尝试。这些关于女人隐喻的分析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小说的内容,并且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差异。作者希望本次研究能为隐喻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并吸引更多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