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艾灸治疗CHF模型大鼠,对比一般症状表现、心体质量、心体质量指数、心功能指标、心衰血清检测标志物(NT-pro BNP、hs-CRP)以及左心室心肌组织表达水平,艾灸、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和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对CHF大鼠产生的不同作用,探究艾灸治疗CHF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为艾灸预防和治疗CHF提供更加深入的研究依据。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按照4只每笼,一共分成15笼。建模组分组,在其中随机抽取12笼大鼠,共48只;正常组分组,剩下的3笼大鼠,共12只。模型构建具体方法:阿霉素(ADR)腹腔注射,在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和第十一天注射,剂量分别为1mg/kg、1mg/kg、2mg/kg、2mg/kg、3mg/kg和3mg/kg。当注射结束后全方位评价构建的模型,接着把成功建模的大鼠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均分,组成四组,分别是模型组、艾灸组、3-MA组和RAPA组。正常喂养正常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不采用任何方式进行干预;艾灸组大鼠的“肺俞”穴和“心俞”穴用小艾条进行温和灸,连续艾灸3周,20min/次/日;3-MA组用15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3-MA,每日1次,连续注射3周;RAPA组用2mg/kg的剂量,灌胃RAPA,每日1次,连续灌胃3周。在治疗结束后,记录大鼠的一般体征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率(HR)、左房内径(LA)和射血分数(EF),心功能测量仪检测大鼠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称重记录大鼠体质量、全心质量并计算全心质量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大鼠左室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NT-pro BNP、hs-CR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左心室肌ATG1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WB)检测左心室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1.对比一般状况表现发现,相较于正常组大鼠,建模大鼠毛发异常脱落、少量腹泻、精神萎靡、气喘、食欲差和体重下降;艾灸组和3-MA组大鼠在干预治疗期,相较于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RAPA组大鼠相较于模型组,各种不良体征表现不断加重;另外建模大鼠左心室肌HE染色结果发现,大部分心肌细胞出现的明显变化主要是有肿胀空泡、排列紊乱以及心肌纤维断裂溶解等。2.对比心体质量及指数结果发现,相较于正常组大鼠,建模大鼠体质量下降、全心质量和全心质量指数增高(P<0.05),艾灸组和3-MA组大鼠相较于模型组,升高的指标是体质量,下降明显的指标是全心质量和全心质量指数(P<0.05);相较于模型组,RAPA组大鼠的以上三个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MA组对比艾灸组,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比心功能指标发现,相较于正常组大鼠,建模大鼠HR、LA、LVEDP均降低,EF、CO、LVSP均增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艾灸组和3-MA组的HR、LA、EF、CO、LVEDP、LVSP心功能指标得到缓解(P<0.05);相较于模型组,RAPA组的以上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MA组对比艾灸组,两组间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对比血清NT-pro BNP、hs-CRP结果发现,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血清NT-pro BNP、hs-CRP表达含量明显增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艾灸组和3-MA组血清NT-pro BNP、hs-CRP含量明显降低(P<0.05),RAPA组以上指标检测没有显著改变(P>0.05);3-MA组相较于艾灸组,两组间含量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5.对比左心室肌ATG1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相较于正常组大鼠,模型组大鼠左心室肌ATG13、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3-MA组和艾灸组大鼠左心室肌ATG13、Caspase3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RAPA组大鼠左心室肌ATG13、Caspase3表达则出现上调(P<0.05);3-MA组ATG13表达相较于艾灸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CHF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ATG13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水平与正常组大鼠有着明显的差异,说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过度的激活心肌自噬蛋白和激发心肌凋亡蛋白的活性加重心肌细胞的自噬和凋亡,从而造成心肌损伤;2.CHF大鼠通过艾灸“肺俞”、“心俞”穴,能够缓解CHF大鼠的症状表现,使全心质量和全心质量指数下降,下调血清中NT-pro BNP和hs-CRP含量水平,抑制心肌自噬相关蛋白ATG13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过度,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损伤造成的心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