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呈地区性分布。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黄曲霉毒素的摄入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对于各种致癌因素引起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了解甚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人类肝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系统,验证各种因素在肝细胞癌变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对于肝细胞体外癌变的研究绝大多数以鼠肝细胞为观察对象,而人类肝细胞的培养仅仅限于原代,且培养过程中的人肝细胞失去其特异性的组织学功能,不能满足体外癌变研究的需要。研究者们在小鼠实验中观察到,经SV40 T等肿瘤病毒的癌基因引入后,肝细胞能在体外长期培养成为永生化的细胞系;然而作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人们对人类肝细胞的体外永生化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却仍未解决。基于此原因,我们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将体外培养的人胚肝细胞,经含SV40 T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后,肝细胞能在体外长期培养成为永生化的细胞系,对此永生化细胞的特征进行了鉴定,并就其生长表型变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兹将实验简介如下: 1.建立了含高浓度氢化可的松的无血清培养系统,此系统适合于人胚肝上皮细胞的培养,能有效地抑制纤维母细胞的生长。 2.用含SV40 T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一次导入PA317细胞中,阳性克隆的培养上清之病毒滴度高者可达4·10~8CFU/ml。 3.用含SV40 T的逆转录病毒在体外首次转化了人胚肝细胞。当细胞传至23代6个半月后,进入危机阶段,此阶段持续了3个月。有3个克隆度过这一阶段而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