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代谢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代谢的影响研究本论文采用分子生物学、行为学等技术研究了丘脑底核(STN)高频电刺激(HFS)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多巴胺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1、记录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前后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对雄性SD大鼠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按随机实验原理将其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高频刺激STN后,明显改善了PD大鼠旋转行为,刺激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旋转行为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2、研究STN-HFS后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刺激完成后,分离出双侧纹状体和黑质,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观察其对黑质、纹状体TH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同侧比较,大鼠黑质刺激组同侧及对侧TH mRNA及其表达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同侧比较,大鼠纹状体刺激组同侧及对侧TH mRNA及其表达均明显增高。结论:STN-HFS可以通过对TH的长时程调节提高纹状体TH活性,促进DA合成,进一步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一直以来认为STN-DBS主要通过作用于基底节的传出系统黑质网状区(SNr)和苍白球内侧(GPi)发挥作用,本研究证明STN-HFS的有效性也可能是通过调节纹状体DA系统,即电刺激可能通过重组基底节功能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抑制蛋白c-FLIP,凋亡蛋白酶caspase-8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 的表达情况,探讨其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显示肥胖者体内氧应激反应过强,氧应激被认为是糖尿病(DM)、动脉粥样硬化(AS)等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共同土壤".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可能有助于控制和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热痛阈值改变以及支配心脏感觉神经细胞生物学和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改变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病理性刺激作用下变化特征。方法:(1
水稻是我国居民日常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水稻两迁害虫指的是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这两类水稻害虫,其对于水稻生产的危害极大,具有侵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