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情景下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带来的恶果。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迫切需要寻求节能减排的措施,寻找一条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与模式。由此,本文将低碳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结构优化问题相联系,选择人地矛盾突出,节能减排要求迫切的江苏省为研究区域,开展低碳情景下建设用地结构的优化配置研究,并对实现低碳发展提出相关措施和有关建设用地调控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低碳经济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碳排放量的评测方法进行了整理,并对其适用性和预测精确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将七大类能源消费/碳排放项目与各土地利用类型逐一对应起来。另外,通过建设用地和CO2排放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建设用地和碳排放量之间的变化与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将碳排放评测方法应用于全国和江苏省能源引起的碳排放评测中,并将江苏省各土地利用类型与七大类能源消费/碳排放项目联系起来,在低碳目标确定的碳排放量约束条件下,建立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江苏省建设用地结构进行优化,探索在低碳情景下建设用地结构的最优化配置。   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和CO2排放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证明了两者具有协整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变量的变动来研究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动。另外,也证明了建设用地变化是影响CO2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之一。所以,可以通过研究建设用地的变化来分析CO2排放量变化情况与未来趋势。(2)在低碳情景要求下,即在低碳目标确定的CO2排放量预测结果的约束下,现有的建设用地结构预测结果不适用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3)在建设用地预测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在低碳目标确定的CO2排放量预测结果的约束下,对现有建设用地结构预测结果进行了优化调整,确定了在低碳情景下江苏省建设用地结构的最优化配置方案。   尽管本文对碳评测方法、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变化的内在机理做了深入探讨,对低碳情景下建设用地结构优化也做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今后将对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性进行实践研究,对RS/GIS技术的利用,以及低碳情景下优化方案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目前水质最好的淡水湖,在中国素有“大陆之肾”的美誉;这里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亚洲重要的珍稀水禽越冬地,被列为世界湿地
本论文以东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88、1995、2000、2006四期TM/ETM影像,通过遥感分类方法获取各期土地利用现状图,针对土地利用现状图应用GI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不同
学位
城市电视台是四级办电视台政策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必然的结果。然而城市电视台在政策保护下发展起来,却不得不面对正在改变着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特别是在网
晚新生代以来亚洲内陆环境发生了显著地干旱化,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和全球变冷密切相关。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柴达木盆地,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地区,盆地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和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兵总机关老干部按照党组的安排和要求,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掀起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需求以及社会对价值取向的评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显著影响。作物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因此,粮食安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水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晚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也强烈影响了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近年来,尽管对青藏高原古高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认识和进展,高原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这是我们党在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中获得的科学结论,也是指导我们学习理论的正确方针。 学习科学的理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