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湖泊、水库为水源的南方地区水厂,排泥水藻类及有机物含量较高,沉降脱水性能极差。采用传统的“浓缩—调质—脱水”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基建成本、运行费用高,处理效率低下。前期实验研究表明,造粒流化床技术能显著减小浓缩面积,缩短浓缩时间,明显改善污泥的沉降脱水性能,操作环境良好,易于实现自控,代表了水厂排泥水浓缩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南方地区水厂排泥水浓缩处理的高效实用新途径之一。 本文以深圳梅林水厂排泥水为处理对象,利用造粒流化床污泥浓缩工艺进行了处理规模为1.0~2.5m~3/h的中试实验研究。研究得出下述结论: (1) 中试条件下,不同进泥浓度的最小阳离子PAM投药量应在3.6~4.2‰之间,最佳搅拌速度为5rpm;中试条件下流化床最大上升流速随进泥浓度增大而线形减小。当进泥浓度为6870mg/L时,流化床悬浮层最大上升流速为49.6cm/min,当进泥浓度增至11158 mg/L时,流化床最大上升流速为37.7 cm/mim中试实验条件下,500mg/L的石灰投加量可使阳离子PAM药耗由3.6~4.2‰降至2.8~3.5‰,最大上升流速(处理负荷)由38~50 cm/min提高至42~57 cm/min; (2) 应用流化床工艺可显著降低药耗。传统工艺条件下,石灰投药量为1600mg/L左右。实验表明,PAM单用条件下,应用流化床工艺,可降低PAM药耗25~40%,并避免石灰药耗;PAM与石灰联用的条件下,降低PAM药耗50%左右,降低石灰药耗70%左右: (3) 应用流化床工艺可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污泥沉降性能。传统工艺出泥沉速为0.0167 mm/s;在3.7~5‰左右的PAM投加量下,流化床初造粒颗粒沉速可达5~20mm/s; (4) 应用流化床工艺,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显著提高污泥浓度。传统工艺下,在5~7‰的阳离子PAM投药量下,搅拌罐出泥含水率为98.7~99.2%;在3.7~5‰左右的PAM投药量下,流化床工艺污泥含水率可降至95~9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5)工艺后续脱水机械可选用离心脱水机; (6)与传统工艺相比,造粒流化床工艺可比传统流程节省运行成本引%左右;节省 基建投资 74%,节省占地面积 76%。